全文预览

《解决问题教学策略》专题研讨会

上传者:蓝天 |  格式:ppt  |  页数:43 |  大小:10636KB

文档介绍
年级以后称为“解决问题”。从“应用题”到“解决问题”,名称发生了变化,其内涵也发生了变化。真正意义上的“解决问题”是让学生解决日常生活场景中的实际问题,所谓“问题”是指没有现成方法可以解决的情景状态。“解决问题”的提法不再强调“题”,也不再以找到习题的正确答案为目的,它关注的是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突出的是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二) “应用题”和“解决问题”在教学目标上的区别传统应用题的教学目标狭义,教学的目标首先是学会做题,让学生掌握解题技巧,培养学生的解题能力。“解决问题”的教学目标全面、多元,富有鲜明的时代感: 1.首先是培养学生从数学的角度提出问题、理解问题和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技能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发展学生的应用意识。 2.形成解决问题的一些基本策略,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发展学生的实践能力与创新精神。 3.让学生学会与人合作,并能与他人交流思维的过程和结果。 4.初步形成评价与反思的意识。应用数学知识分析与解决实际问题是学习数学的出发点和归宿。(三) “应用题”和“解决问题”在编排上的区别传统教学中的应用题是以独立单元的形式编排,根据解题的步数分割难易,低段多为简单应用题,中段多为整数复合应用题,高段为分数、百分数等应用题, 脉络清晰,体系严谨,并且一例一练,教师容易把握教学目标。新课程标准实验教材不再编排“应用题”或“解决问题”的独立单元,把解决问题和计算、统计以及空间与图形等内容紧密结合,融为一体。这样模糊了原来应用题的类型,打破以解题步数难易的编排。比如:随着加减计算意义的掌握,在二年级上册就出现了加减混合两步计算解决的实际问题,而在修订大纲教材中这类题目在第五册才出现;又如在学习了 2、3、4的乘法口诀后,结合实际问题出现了乘加、乘减解决的两步计算问题,而修订大纲教材在学习乘法口诀后先掌握乘法计算的一步应用题,到三下才出现连乘等两步计算问题。

收藏

分享

举报
下载此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