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为学》等书中也对人际沟通作了比较细致的分析,从人际沟通的要素、人际网络到促进对话的技巧、非语言沟通等方面均有一定的深入研究,对教育沟通的研究很有启发。而黑贝尔斯与威沃尔合著的《有效沟通》一书则展示了人际间、小组内、公共场合中沟通的理论,以及它们如何应用于学校等现实生活情景。这对班主任与家长的沟通的研究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3)家校沟通方面国外关于家校沟通、合作的研究开展较早,理论比较成熟和完善。早在19世纪20年代,美国政府就“认识到普及义务教育的重要性,提出受教育是每个公民的权利的口号【l】’’。美国政府投资建立大量公立学校,并全面支持公立教育发展,由于忽视了发展质量, 随之而来的是公立学校教学水平和生源素质不断下滑,这引起美国政府、公益组织、社会学者和平民公众的多方关注。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下,家校如何更好地进行沟通合作成为了美国教育界“永恒”的研究主题。20世纪80年代,家庭教育学者Henderson和Befla研究出版了《成长的历程》、《成长历程再续》、《家庭对学生成功的重要性》和《新一代的成长迹象》等一系列丛书。通过大量的案例研究分析,认为加强家校合作,学校的管理理念和管理手段必须进行变革、教师在各方面必须进行培训、学生家庭所在社区必须给予相应支持等,家长也要参与到孩子的教育和生活中。 2.对教育沟通实践的阐述欧盟国家对家校合作的认识较美国稍晚,但是在起步阶段发展很快,20世纪70年代开始,法国、荷兰、意大利、比利时等国家的学者们对家校合作进行了大量理论和实践研究。通过国家立法的形式来支持家校沟通,同时建立各类社会公益组织和各级服务机构,指导家长与学校进行有效沟通,从制度上和组织上保障了家长参与学校教育的权力,调动了家长进行家校沟通的积极性。日本对家校沟通合作研究起于19世纪九十年代, 建立了“学校后援会”,并出台了一系列关于家校沟通合作的法律法规,积极推进终身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