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预览

奥尔夫教学法在小学音乐教育中应用的利弊分析

上传者:upcfxx |  格式:doc  |  页数:32 |  大小:622KB

文档介绍
充分体现了其教学方法的开放性和独特性。其关于奥尔夫音乐教学法的理论最早出现于奥尔夫发表的《学校儿童音乐教材——回顾与展望》一文中,伴随着国外先进音乐教学思想的传入,为我国的音乐教育方法和教育理论提供了积极的借鉴意义,注入了新鲜的血液。而奥尔夫这一教学方法的创立与其年幼时的家庭环境和社会环境密切相关。Р奥尔夫出身于1985年的德国,而家庭环境中浓郁的艺术氛围对奥尔夫的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奥尔夫在父母的影响下很小便展露出音乐天赋,两岁时便可以演奏钢琴,四岁时在观看木偶戏后更对其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而“木偶戏成为他创作的起点,之后他发挥了自己的创造力,尝试即兴表演各种角色,编排故事,这为后来创作舞台剧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四岁是人类个体成长的第一个创造性发展的高峰期。”李妲娜、修海林和尹爱青编著,《奥尔夫音乐教育思想与实践》,2002年,第2页Р之后更是对诗歌、戏剧古典作品和文学作品产生了浓厚的兴趣,特别是瓦格纳在戏剧创作中提出的“整体艺术作品”对奥尔夫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由此可见,奥尔夫的诸多音乐创作与其生活的家庭环境密切相关。Р奥尔夫教学法是产生于20世纪20年代初,二十世纪的西方音乐,呈现出多元化的复杂局面。各种流派名目繁多,许多作品千奇百怪,简直像万花筒那样令人眼花缭乱。各种艺术流派纷呈,为奥尔夫教学法的形成和产生奠定了社会环境的基础,并从1924年开始音乐教学法的尝试,二战期间更坚持教材《学校音乐》的编写,并在1954年出版后获得世界各国的认可,并翻译到各种版本流传海外,并使其教学法得以广泛传播。奥尔夫音乐教学体系“从形成至今已经有大半个世纪,目前在世界上五十多个国家广泛流传,其基本教材《学校音乐》已经翻印成几十种不同文字,尤其是按他构思创新和改制的‘奥尔夫乐器’更是被世界各国学校音乐教学广泛采用。”徐彩云,《浅谈奥尔夫音乐教学法》,扬州教育学院学报,2006,24,2:88

收藏

分享

举报
下载此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