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预览

奥尔夫音乐教学法在中国本土化的分析

上传者:读书之乐 |  格式:doc  |  页数:5 |  大小:16KB

文档介绍
、审美和人性的升华。而这种音乐教学法虽然诞生于德国,并没有因为是德国的教育观念,而不为世人所流传,正是因为其独特的实践性、开放性使得奥尔夫音乐教学法成为世界的、民族的音乐教育思想,并在具体的操作实践中得以本土化的发展。透析奥尔夫音乐教学法理念,他的音乐教育不在于教师教会学生什么,而在于启发学生自身的音乐感,通过儿童的自身活动,把音乐与身体感受融为一体进行实践与即兴创作。他反对以教师“教”为主的授课方式,否定“强制性”的教学,主张让孩子在音乐进行中走、跑、跳、拍手、跺脚、游戏、表演、演奏乐器。因此这种教学具有实践哲学的基础。正如埃里奥特所提出的,“音乐是人类多样化的实践活动,实践概念远非言语能表达。”[4]我国的音乐教育体制源于西方,因此,20世纪我国的音乐课程设置与教学模式深受西方工具理性和文化知识观的影响,在相当程度上存在着“专业化”“技能化”的倾向,实际上,冷静分“如中国音乐追求顿悟见性,以感析中西方音乐由于文化上的差异,音乐教育也应该有所区别。性来把握内部世界,喜欢用最少的文字表达最丰富的内容,以最少的笔墨来制造最动人的韵味,西方文化重实证、逻辑,强调理性教育;中国文化注重整体性,而西方文化强调主客分离。中西方文化的差异决定了我们的音乐教育不能盲目照搬西方,因为音乐也是一种文化,我们应该认识到中西方音乐文化和教育的互补性。”[5]从目前开放的世界经济体系以及全球文化的发展来看,我们在吸收他国文化养料的同时,也应当继承发展本土文化的遗产。二者相互融合,才能够产生独立的、具有生命力的成果。我们的基础音乐教育在借鉴外来优秀教育体系、学习他人优秀成果的同时,还必须清楚认识到自己的长处,真正做到取长补短、洋为中用,这就是我们要建立真正属于我国音乐教育体系的最终目标和任务。具有了上以上洞察,将有助于我们真正的理解奥尔夫音乐教育的本质,克服在实践奥尔夫音乐教育时一些异化现象的产生。

收藏

分享

举报
下载此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