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意关注每一幅画中人物的表情动作, 判断一下人物的内心活动。”学生很认真地观察插图,一些学生完成了观察任务,也进行了文本初读,对教师提出的问题给出恰当的解读。有的学生说:“土地爷爷分别给小猪、小牛、小猴送来了一袋麦子,却出现不同的结果。小猪贪吃、小牛节俭, 唯有小猴最聪明种出了更多的麦子, 这才是最正确的处理方法, 我们应该学习小猴的做法。”教师随即点评:“观察细致,总结有理。”这样教学, 教师结合插图引导学生进行解读, 让学生从不同角度对文本展开学习和探究,学生对文本内涵的探究跨入了新的阶段。三、活用插图,培养多重审美观西方谚语说:“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莱特。”不同的读者会对文本内容产生个性认知。小学语文文本学习也是如此, 课文中精美的插图不仅给我们提供众多文本学习的信息, 也给我们带来更多视觉享受, 对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起到帮助作用。教师要引导学生活用插图, 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够对文本进行个性化阅读,并从插图和文本阅读中形成个性认知。在学习苏教版语文教材三年级上册《小露珠》一课时, 教师让学生先观察插图, 在小组内说说小露珠和小动物的亲密关系。学生开始阅读文本、观察插图并进行小组讨论。有的学生说:“小动物都喜欢小露珠,因为小露珠晶莹剔透,像闪闪发光的珍珠,给小动物们带来清澈的饮水。”有的学生却提出不同观点:“这些小露珠的确很好看,但小动物们未必都会喜欢。小露珠打湿了动物身体, 甚至阻碍了昆虫的飞翔, 冰冷的水滴还可能给小动物带来疾病。”针对这一观点,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并对学生提出的不同见解给予肯定。这样教学,学生对文本内容展开探究学习,由于学生是站在自己的角度看待问题, 即便出现认识偏差, 教师也要重视学生的探索体验,应给予学生语言鼓励。总之, 教师在教学中要全面整合教材信息资源, 重视对插图的解读和有效利用,以便为学生开辟更为广阔的思维探索空间。(责编杨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