角度思考的问题串――采用多个情境, 从不同角度促进学生理解学习内容。例如: 北师大版一年级上册第 22页《跷跷板》, 上课开始我先谈话导入: 小朋友们, 你们喜欢玩跷跷板吗?谁来讲一讲你玩跷跷板的经历?用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导入课题,从而调动学生说的积极性。然后出示课文的主题图: 小动物们也喜欢玩跷跷板, 请你们仔细看, 你发现了什么?学生会说: 老虎比狮子轻一些, 豹子比老虎轻一些。老师继续追问: 那狮子、老虎、豹子三个比, 谁最轻?谁最重呢?先让学生猜一猜, 再进行比较。这样的情境创设使学生对比较“轻重”的学习立刻就有了既新鲜又亲切的感觉。教师顺势追问:借助跷跷板我们能知道谁轻谁重,在日常生活中, 两样东西相比较, 当你一眼无法看出谁轻谁重时, 怎么办呢? 引出情境图二:“掂一掂”, 教学时我选用了学生身边最熟悉的东西数学书本和同步练习, 引导学生先猜一猜, 再动手掂一掂, 从而获得对轻重的感性体验。当物体用手掂一掂, 很难分辨出谁轻谁重。该怎么办呢?谁还想到了更好的办法?出示情境图三: 质量差不多的苹果和梨子各一个, 让学生比一比, 什么重, 什么轻?并分别请三名学生上台掂一掂, 这里学生得到的结论是不一样的, 教师充分听取学生的意见, 并给予适当评价。有什么好办法呢?由于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已经积累了一定生活经验, 因此很容易就想到用天平称一称,从而体会到借助工具确定轻重的必要性。总之, 情境问题串是新教材的突出特点之一, 也是新课程教学的一大特色, 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根据教材的内容及学生的实际情况, 灵活创造性地创设教学情境, 引导学生最大限度地参与数学活动, 使数学课堂教学真实有效,焕发出生命活力。参考文献: [1]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 2011 年版).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1. [2] 数学学习与研究. 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1 ( 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