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预览

小学数学“情境问题串”教学漫谈

上传者:qnrdwb |  格式:doc  |  页数:5 |  大小:28KB

文档介绍
后教师再根据所提的问题侧重解决教材要求的“一共有多少个果子?还剩下多少个果子?”这两个问题串。这样既尊重每一个学生的差异,又满足学生的不同需要,使不同层次学生的思维能力都得到了发展,同时加深了儿童对知识的理解,提高了数学审美能力。Р 3.引导多种角度思考的问题串――采用多个情境,从不同角度促进学生理解学习内容。例如:一年级上册第22页《跷跷板》,上课开始我先谈话导入:小朋友们,你们喜欢玩跷跷板吗?谁来讲一讲你玩跷跷板的经历?用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导入课题,从而调动学生说的积极性。然后出示课文的主题图:小动物们也喜欢玩跷跷板,请你们仔细看,你发现了什么?学生会说:老虎比狮子轻一些,豹子比老虎轻一些。老师继续追问:那狮子、老虎、豹子三个比,谁最轻?谁最重呢?先让学生猜一猜,再进行比较。这样的情境创设使学生对比较“轻重”的学习立刻就有了既新鲜又亲切的感觉。教师顺势追问:借助跷跷板我们能知道谁轻谁重,在日常生活中,两样东西相比较,当你一眼无法看出谁轻谁重时,怎么办呢?引出情境图二:“掂一掂”,教学时我选用了学生身边最熟悉的东西数学书本和同步练习,引导学生先猜一猜,再动手掂一掂,从而获得对轻重的感性体验。当物体用手掂一掂,很难分辨出谁轻谁重。该怎么办呢?谁还想到了更好的办法?出示情境图三:质量差不多的苹果和梨子各一个,让学生比一比,什么重,什么轻?并分别请三名学生上台掂一掂,这里学生得到的结论是不一样的,教师充分听取学生的意见,并给予适当评价。有什么好办法呢?由于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已经积累了一定生活经验,因此很容易就想到用天平称一称,从而体会到借助工具确定轻重的必要性。Р 总之,情境问题串是新教材的突出特点之一,也是新课程教学的一大特色,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根据教材的内容及学生的实际情况,灵活创造性地创设教学情境,引导学生最大限度地参与数学活动,使数学课堂教学真实有效,焕发出生命活力。

收藏

分享

举报
下载此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