号语言表示三角形,会对三角形进行分类。 2.掌握三角形三边关系,并能运用它解决有关问题。过程与方法经历探索三角形概念、分类及三边关系的过程,渗透分类思想,发展数学思维。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具体问题情境的创设,使学生在生活中发现数学问题,并认识到数学在生活中的重要应用,激发学习热情。(二)教学目标 3 重点: 三角形的概念及三边关系的应用。难点: 1. 对三角形进行正确的分类。 2.解决等腰三角形的求边长或周长问题。(三)重点、难点 4 通过前面的学习,学生已经初步了解了一些简单的平面图形及基本性质,已经能够进行简单的说理。并且对三角形的一些重要性质也有所了解,这些知识构成了学生学习的认知基础。在教学中,应加强与已学内容的联系,给学生提供探讨的空间和交流的机会,进一步丰富对图形的认识和感受,促进思维的发展。 5 1.教法设计:根据本课内容特点和七年级学生思维活动特点,我采用了引导发现教学法, 合作探究教学法,通过创设问题情境和提供活动方案,让学生参与知识的形成过程,在活动中思考,在思考中创新。 2.学法设计: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充分调动各种感官,做到“细观察、多动手、勤思考”。主动探究新知,合作交流,互相促进,体现学习的自主性,发掘创新精神。 6 教师准备: 三角板、多媒体课件。每个小组一袋塑料小棒,里面有三组小棒: ① 13cm 、 7cm 、 10cm ② 6cm 、 14cm 、 8cm ③ 5cm 、 9cm 、 16cm 学生准备: 每组分一袋塑料小棒。 7 情境导入情境导入达标检测达标检测反思小结反思小结布置作业布置作业探究新知探究新知拓展应用拓展应用 1.辨一辨 1.辨一辨 7.摆一摆 7.摆一摆 9.练一练 9.练一练 6.记一记 6.记一记 5.议一议 5.议一议 4.试一试 4.试一试 3.学一学 3.学一学 2.说一说 2.说一说 8.探一探 89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