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效能感的概念,即指人们对自己是否能够成功地进行某一成就行为的主观判断。自我效能感的形成受以下几个因素的影响:个人自身行为的成败经验;情绪唤醒;言语劝说;替代经验。在这几个因素当中,对自我效能感影响最大的是个人自身行为的成败经验。一般来说, 万方数据 5 成功经验有利于提高效能期望,而多次的失败却会降低效能期望。班杜拉等人的研究还提出了自我效能感的功能:影响人们在困难面前的态度;决定人们对活动的选择及对该活动的坚持性;影响活动时的情绪;影响新行为的获得和习得行为的表现。 2.5.2归因理论归因理论是一种以认知的观点看待动机的理论,所谓“归因”就是人们根据有关信息、线索对自己或他人的行为原因进行推测与判断的过程。美国当代心理学家伯纳德·韦纳(B. Weiner)运用实验的和逻辑的方法将原因进行分类, 按原因源、稳定性、可控性三个维度进行分析,提出了著名的归因三维度模式。韦纳的归因理论将人们的成败归因主要归纳为六个因素和三个维度。六个因素即能力、努力、任务难度、运气、身心状况及其他因素;三个维度即稳定性(稳定因素与不稳定因素,或称可变因素与不可变因素)、内在性(内在因素与外在因素)、控制性(可控因素与不可控因素)。在这六个因素中,能力属于稳定、内在、不可控因素,努力属于不稳定、内在、可控因素, 任务难度属于稳定、外在、不可控因素,运气属于不稳定、外在、不可控因素,身心状况属于不稳定、内在、不可控因素。其他属于不稳定、外在、不可控因素。学生在对自己的学业成绩进行不同的归因,会导致不同的结果。归因理论认为:如果学生总是失败并把失败归因于内部的、稳定的、不可控的因素,就会形成一种习得性无助的感觉,自我效能感水平低。很多学困生对自己的学习结果存在不正确的归因,这些归因对学困生的自我认知和在学习上的表现有很大的影响。教育工作者可以根据这一理论来引导学困生对学习的成败进行正确归因。万方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