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种一般的用于有一问一答对话式的歌曲中,幼儿需要根据教师的提问,来进行有节奏的回答,例如:歌曲《夏天到》,这首歌曲里的第一段是老师有节奏的问幼儿:“夏天到了,怎么知道?”然后,幼儿根据老师的提问,进行有节奏的回答:“轰隆隆隆,雷声响。”这样问答的方式不但可以增强幼儿学唱歌曲的兴趣,又能促进幼儿很快的掌握歌曲的节奏。二、舞蹈动作的伴随激发幼儿学唱歌曲的兴趣歌曲学唱中有时候并不是单一的学唱,需要有舞蹈动作、肢体语言的配合,来帮助幼儿去理解歌曲的内容,激发他们学唱歌曲的兴趣。这种方式最大的优点是在歌曲的演唱活动中配以简单形象的动作、肢体、表情,用此来表达歌词的内容和音乐形象。边唱边做动作不仅可以大大的提高幼儿学习的积极性,对帮助幼儿记忆歌词、促进动作发展、增强节奏感、情感的表达上都是有一定好处的。每到歌唱活动的时候,有的孩子就会手舞足蹈边唱边舞,而有的孩子表现就有些被动,身体动作的参与是孩子学习音乐最自然的方式,所以再歌唱活动中动作的表演,成了幼儿很喜爱的一种音乐形式,幼儿往往能根据歌曲的内容、节奏创编表演,因此,他们能轻松、随意的表现歌曲。例如歌曲《头发、肩膀、膝盖、脚》,我们就可以根据歌词的内容用手点头发、肩膀、膝盖、脚的方式,先让小班的幼儿理解歌词的内容,然后通过教师清唱,然幼儿熟悉歌曲的旋律,接着教师就和幼儿一起边唱边做动作,还可以以比赛的形式,让幼儿来学唱歌曲,如,教师演唱歌曲,幼儿做相应的动作;又如,幼儿演唱歌曲,教师做相应的动作表演,在不知不觉中熟悉了歌曲的旋律,激发幼儿学唱歌曲的兴趣。舞蹈动作的辅助还可以让幼儿感受音乐强、弱、轻、重,以及节奏的变化。女口,歌唱活动《大雨小雨》。首先,教师在处理音乐轻重方面,是让幼儿先直观的感受大雨和小雨分别落下来的声音,然后再让幼儿用自己的身体表现。如:教师敲铃鼓时比较重,幼儿就表现大雨的落下;若教师敲的轻,幼儿就表现小雨的落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