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预览

高校扬长教学模式的构建研究-教育学·课程与教学论专业毕业论文

上传者:似水流年 |  格式:docx  |  页数:58 |  大小:6300KB

文档介绍
目的是通过认识自己达到获得知识,最终成为有智慧、有完善道德的人;教育者的任务不是臆造和传播真理,而是做新思想的“产婆”,去引导、帮助受教育者发现真理。∞可见,产婆的作用是将产妇肚里的内容接到这个世界,教师就是催生新知识、新思想的“产婆",侧重训练学生思维和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就是依据儿童潜能,将儿童的潜能不断引出、发展的过程。学生的个体差异与个性潜质是客观存在的,“产婆术"这一教学方法以尊重学生潜能为基础,把学生置于教学的主体地位,使学生拥有思考和实践的主动权,它使学生在了解和发挥自身潜能与优势基础上,通过教师的?^Р启发,引导学生发现真理与获取知识,有利于充分挖掘潜能,培养学生特长。Р●Р2500多年前孔子提出“因材施教”这一教育原则。(朱熹《四书集注》中把孔子的教育经验概括为“孔子教人,各因其材”,这就是“因材施教”一语之由来。)每个学生的“材"多种多样,学生的性情习惯、个性心理丰富复杂,孔子因人而异, 因材施教。了解学生的“材",是有效教学的前提。孔子从了解学生的个性、特长、能力、认识水平等具体情况入手,因人而异,分别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在共同培养目标(德才兼备的从政君子)前提下,在了解学生个体差异的基础上,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进行重点指导,有的放矢地进行教学,使学生充分发展个人的潜在能力和特长。Р孔子作为杰出的教育家,注意到了人的个性与特长的差别,他最早提倡并实施“启?,Р发式"教学法。“启发"二字源于孔子所说的“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Р',Р隅反,则不复也"(《论语·述而》)。“不愤不启,不悱不发”,据宋代朱熹解:“愤者,心求通而未能之意,悱者,口欲言而未能之貌。启,谓开其意;发,谓达其辞"圆。Р①王天一,夏之莲,朱美玉.外国教育史(上册)[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7.Р②孟宪承.中国古代教育文选[c].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Р4

收藏

分享

举报
下载此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