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预览

语篇分析理论在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中的应用分析

上传者:非学无以广才 |  格式:docx  |  页数:74 |  大小:339KB

文档介绍
不做任何区别。Р对语篇的定义,不同的学者也给出了自己的见解:韩礼德(1976)将“语篇”定义为:any passage, spoken or written, of whatever length, that does form a unified whole。从这个定义来看,一句话甚至一首打油诗都能成为语篇。在国外,Cook(1989) 认为语篇是具有完整意义且具有功能性的语言。在我国,黄国文(1988)认为语篇通常是指连续句子或语段所构成的语言整体。徐盛桓(1990)认为篇章是由句子组成的一个结构系统,这个结构系统表达了多层意思、且具有内在逻辑联系。胡壮麟(1994)认为语篇是指在一定语境中所呈现出完整意义的语言,它不受语法的限制。刘辰诞(1999) 认为篇章是用来指一段有意义、传达完整信息、逻辑连贯、语言衔接,具有一定交际目的和功能的语言单位。尽管众多学者对语篇的定义各持一端,但这些定义都有如下共同点:首先,语篇是一个语言单位,是由连续的句子或语段所构成的语言整体。其次,它是作者或说话人用来表达自己思想的一种交际行为。所以,单个的句子或语段都可以构成语篇,它是衔接合理,逻辑清楚,语义连贯的口头语言或是书面文字。只有满足句子间的衔接,并且符合语用、语义和认知原则才能构成连贯(黄国文,1988)。以上定义揭示出语篇的三个特征:(1) 语篇是比句子高一个层次的语言单位;(2) 语篇具有情景性。这里的情景不仅指交际时所依赖的语境,而且还指社会文化背景;(3) 语篇在使用中具有功能性,即用语言来做事。Р最早提出对语篇进行分析的是美国著名语言学家 Zelling Harris,他首次于 1952 年提出了“语篇分析”(Discourse Analysis) 这个概念。自此,大批学者开始致力于这个领域的研究。1973 年,Halliday 从系统功能这个角度来对句子和语篇之间关系进

收藏

分享

举报
下载此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