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预览

生活与劳动课中培养学生合作意识的策略研究

上传者:梦&殇 |  格式:doc  |  页数:10 |  大小:82KB

文档介绍
合,自由分工。对于合作中能出色完成任务的小组给予及时的鼓励或奖励,使学生的合作积极性更高,同时也增强了班级集体荣誉感。班级黑板报、坏境布置等方面采取竞争组合、合作出刊,从内容提要,版面设计,全由小朋友自己合作设计完成,有的甚至还要和父母一起合作,这一系列的合作行为使他们感到合作的圧趣,也锻炼了人的才干。2、?走入校园,合作参加义务劳动我们学校专门为学生设立了“小学生劳动基地”,对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有很大作用。学习了《种小树》一课后,我们在劳动基地设立一个绿化带,在老师的指导下种小树,同学们分工合作,从家里找來了树苗、锄头等,每天观察小树的变化,给小树培土、浇水,在大家的努力下,小树长高了。同学们的劲头可大啦!此外,学校的草坪、花坛,也是我们让学生合作劳动的主要阵地,常常开展“清除落叶”、“拔草”等劳动。3、?走进家庭,合作承担家务劳动合作教育不仅仅是学校的事,要延伸到学生的家庭生活中,才能取得1+1>2的教育效应。活动前我先向家长提出劳动的要求,取得他们的支持。女口:和父母一起整理房间、洗碗筷、收拾餐桌等等,做一些自我服务劳动和家务劳动,使学生在与家长的共同合作中尽快地学会一些基本技能。让孩子从与父母的合作劳动和父母的赞赏中,深深感受到合作的快圧,从而愿意与别人合作。4、?走向社区,合作开展公益劳动《生活与劳动》课中有一部份内容涉及到一些特定的场所,如邮局、医院、车站等。由于小学生的社会活动范围较窄,对这些场所缺乏了解。我借助红领巾假口小队活动开展走入社区的公益活动。如清除街上的“牛皮癣”,为小区的垃圾筒“洗把脸”,清扫小区路面,搬掉拦路石等等,让他们在一起热火朝天劳动中体验到作为一个社会小公民,应有哪些责任,哪些义务,感受到合作的效率之高。总之,《生活与劳动》课程由于其自身的特点,为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与合作能力创造了有利的条件,我们只有不断更新观念,才能适应新课程的挑战。

收藏

分享

举报
下载此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