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预览

小学教师综合评价的研究结体题报告

上传者:梦&殇 |  格式:doc  |  页数:14 |  大小:77KB

文档介绍
)小学教师综合评价“导向、激励、管理”型评价模式的内涵1、导向目标导向引导教师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教育观是对现代教育基本问题的理性认识,它决定着人们对现代教育的态度和行为。不同的教育观总会表现出不同的教育教学行为。通过对教师的评价,引导促进教师更新教育观念,树立正确的质量观、人才观、学生观,为深化教育改革,提高教育质量,发挥主动性、创造性。小学教师评价指标体系体现了全面贯彻教育方针,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办学方向。评价目标的设立始终贯穿着面向全体,关心爱护每一个学生,使“优”者更优,“差”者达到合格以上,人人有特长,适应素质教育的需要。指标体系中增设了“活动指导”和“家访与帮困”,要求教师既会教书,又善育人,同时具有广博的文化业务理论素质和较强的组织能力。在“工作效绩”的“教学成绩”评价中提出了“合格率”、“优秀率•”两项指标。目的在于引导教师面向全体,把面向每一个学生的教育思想,从观念上、从实践中、从效果的显现上都纳入了评价。引导促使教师规范自身的教育教学行为。小学教师综合评价目标设置是全方位的。一方面是对教师基本素质、履行职责、工作效绩的全面综述。教师的全部教育教学行为都能在目标体系中体现。如工作量不是单纯的教学任务,还包括兼职工作量、社会工作量。体现着教师“为人师表”这一根本性评价。要求教师为学生作出榜样,树立典范,严肃规章制度,严格办事规程,以自身的行为规范、潜移默化地教育学生“学会做人,学会求知,学会办事,学会健身”。另一方面,从评价的实施者来看、不再只是领导,而是在教师自评的基础上,实行领导、同组教师、学生的综合评价,并确定相应的权重,既体现了评价的客观公正,同时也为教师“身正为范”给予了更大的制约。中小学教师综合评价充分考虑到教师的工作特点,在一般性普遍耍求的基础上,给教师发挥、展示“才能”的空间,设立了成绩、突出贡献的加分和重大事故的一票否决项目。

收藏

分享

举报
下载此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