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喜好,用成熟的改笔取代学生稚嫩的语言,硬加拔高。过细的批改,弄得学生的作文“浑身挂彩”“体无完肤”,最后只能是教师批累了,学生作腻了,师生都心灰意冷了。 2、批判语太多 对学生写的周记、日记、小练笔等,教师太多使用评判性的批语。如“中心不明确”、“记叙太笼统”、“态度不认真”“字迹太潦草”……由于学生不明白具体问题的所在,根本就无法着手修改。又看不懂教师的批语,加上平时教师对订正后的作文本没有复查,有些学生修改就不认真对待,稍有点困难就不愿动脑筋修改。学生只看被老师批改后的习作是“优”还是“良”。这样,使一些学生感到作文的修改与成绩的好坏无关,因此改与不改都无所谓。久而久之,学生对作文的修改失去了应有的认识和兴趣。认为自己只管写,修改则是老师的事。这些问题的存在,反映了教师在作文教学过程中疏忽了对评价这一环节的研究。因此,对作文的评价没有提出严格的要求。 批改作文是对学生作文评价的一个最重要的方面,批改不能仅仅局限于作文文本本身,更要关注文本背后的人──学生。应着眼如何给学生的作文下批语,才起到更好的效果。因此我们老师应该提倡作文评价多元化,应因人而异,因文而异,因时而异,不做硬性统一。只要学生有进步,教师就应分项加以肯定。(三)习作评价方法的探索(1)学生自评作文是培养学生认识能力和表达能力的综合训练,学生自评是对自我发展的一种内在性评价,能形成学生的自学能力、参与能力和自我评价能力。教师根据个案点评中的侧重点有目的引导学生自己读一读自己的习作,在自读中发现习作中的问题,再围绕评价重点从语言、文字、内容、标点符号等方面进行修改。然后分层次地引导学生将自己修改后的习作面向全体同学朗读后,进行自我评价,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尊重了学生的人格。学生得到尊重后,提高了自我认识,就会更深入地找优点、寻差距。在自己为自己写评语的时候,还会进行有效地反思,从而发展了习作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