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预览

中班数学活动中幼儿分类能力发展的指导策略初探

上传者:qnrdwb |  格式:doc  |  页数:7 |  大小:49KB

文档介绍
加以描绘和记述。数学与一般的社会和自然学习是不同的,它并非建立在对于真实事物或现象的直接抽象之上,而是一种抽象之上的抽象。4~5岁的幼儿只是相对前阶段的理解和记忆能力有明显的进步。中班幼儿的学习活动时间为20~25分钟,所以在短时间让幼儿将新习得的经验进行内化还存在着一定难度,更何况幼儿的分类能力还存在着一定的差异。所以在高结构的集体分类活动中我们一般采用表格记录的策略,引导幼儿自主将分类方法用简单的表征符号和数字进行记录。这样可以帮助为幼儿确定分类的标准,并能提高幼儿的记忆及对分类材料的记录能力。 4.分享交流——理解内化,验证结果。幼儿数学学习和探究总是需要教师的帮助指导和归纳提升的。对于幼儿来说,新的经验的获得离不开对环境材料的感知和体验,也离不开幼儿间的交流与分享。中班的分类活动中分享与交流是整个一个集体共同学习和反馈的环节。幼儿在分类能力提高的过程中既依赖于教师的支持与引导,又离不开同伴的互助。交流分享式指导策略的运用可以促进幼儿对认知冲突的思考,同时使幼儿在宽松的氛围中自主地进行交流、模仿与互动学习。在同伴间相互互动与交流的过程中,教师与幼儿间通过积极互动与交流,将整个活动中所出现的不同的分类方法加以归纳和总结,以提高幼儿在本次分类活动中的分类能力,为日后其他分类能力的发展积累经验。经过一阶段初步的探索,我们对中班幼儿分类能力的指导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同时也将梳理出来的指导策略在分类活动中积极地进行验证使用。随着实践的深入,更多有效的指导策略等待我们在工作中逐步探索发现。参考文献: [1]陈友庆,阴国恩.儿童依“相似性”分类能力的发展及影响分类结果因素的实验研究[J].心理发展与教育,2002. [2]高荣生,付佑全.学前儿童分类能力发展特点的实验研究.四川师院学报(自然科学版),1984. [3]黄瑾.幼儿园数学教育与活动设计.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

收藏

分享

举报
下载此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