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预览

初中历史教学论文:谈历史与社会课堂教学的动态生成

上传者:塑料瓶子 |  格式:doc  |  页数:7 |  大小:56KB

文档介绍
基础。”''尝试从不同角度,综合多种知识探究社会问题,提高参与社会实践和自主学习的能力。”历史与社会课程要求我们拓宽学习和运用的领域,使学生在不同内容和不同方法的相互交叉、渗透和整合中开阔视野,提高历史与社会素养。正如陆游诗云“汝果欲学诗,工夫在诗外”。在某种意义上说,目不斜视,心不旁鹫,是学不好历史与社会的。强调“以本为本”,只是读教科书,学生的历史与社会素养就不可能得到多方面的发展。适度的随机拓展,方能体现历史与社会的丰富性。如学习“郑和下西洋与哥伦布航海的比较”时,临近下课时,我提出了这样两个问题:哥伦布发现了美洲,为何郑和没有发现美洲?假如郑和先发现美洲,美洲历史又将会如何?学生听了非常感兴趣。我就布置了一个课后作业题:任选一个问题作为探究内容,写一篇小论文。从学生上交的文章中我看到了希望,同学们各抒己见,自圆其说,很像一位“历史学家”。二、追求动态生成中应注意的几点1.摒弃随意生成现象。动态生成并非盲目生成,它必须围绕课程的教学目标来进行,同时还必须注意生成的时间和制约性。如果远离原先预设的总体目标和教学任务,使整节课都处于“动态生成”状态,那么,教学的主要目标就会落空,知识的系统性将会受到严重破坏。2.把握生成资源的不确定性。课堂上生成的资源因素具有方向的不确定性,教育价值的大小不同,有的还可能产生负面教育效应。所以,教师在课堂生成中要注意把握好方向,适时地作岀反应和调整。3.在教学创新中“生成”。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目标之一。初中学生具有创造的天性,假如老师为学生搭建一个合适的舞台,他们的创造潜能可以极大地得到发挥。4.加强教学实践反思。教学是一门实践的艺术,需要理论的指导,但更需要在理论指导下的实践磨砺。我们应该在实践基础上充分而深刻的反思,形成教学智慧。这样才能在课堂教学中从容不迫、游刃有余地处理千变万化的生成资源,收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收藏

分享

举报
下载此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