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预览

浅谈少数民族资源对农村初中生物教学的促进意义-祁帧平

上传者:科技星球 |  格式:doc  |  页数:5 |  大小:35KB

文档介绍
初中生物学课堂更具有生命。课程标准要求通过义务教育阶段课程的学习,使学生理解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意义,提高环保意识。并制定了生物与环境、生物多样性、和健康的生活等10个一级主题,其中就要求对学生进行如美育、生命教育、环保等人文精神的教育。而少数民族的文化中也充满这些知识。如:在对拉祜族的含义解释上从1953年前的“烤虎肉吃的民族”到1953年澜沧拉祜族自治县首届各民族、各界代表大会上改为“团结幸福的民族”上可以看出:拉祜族开始重视对野生动物的保护。这体现出人与自然的和谐思想。又如:傣族对生态认识的两个观点之一:人与自然相互关系的排列顺序是树、田、山、水、人。从中即体现出教材“绿色植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的内容,又是人与自然和谐共处关系的反映,利用这个资源可以开展环保教育。因此,把少数民族资源与农村初中的生物学课堂结合起来,可以使初中生物的教学更加具有生命力,有利于对学生进行人文教育。综上所述,少数民族民俗资源是有特色的、值得发掘的教学资源,特别对于农村中学来说,少数民族民俗资源可以与学生的生活结合起来,为更好地走进新课程服务。值得各位一线的教学工作者去挖掘、利用。参考文献:[1]教育部制定.生物课程标准[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7).[2]朱慕菊.走进新课程[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9)[3]林超民等.云南乡土文化丛书——思茅[M].云南教育出版社,2003(12)[4]杨洪琴.初中生物教学要渗透人文精神[J].数理化生教学研究[5]黄旭升.让初中生物教学贴近生活[J].吉林教育,2008(2)个人简历:姓名:祁祯平出生年月:1986年9月性别:男籍贯:云南武定民族;傣族工作单位:云南省思茅一中学历:本科通讯地址:普洱市思茅区顺城街23号邮政编码:665000电子邮件:feibingqizhenping@备注:由于刚刚从事中学生物教学,暂时没有学术经历。

收藏

分享

举报
下载此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