协作,严谨求实的学习作风和锲而不舍,勇于创新的精神”的目标作为课时教学目标则显得过虚、过空、过高,无什么实质意义,目标也就形同虚设,很难落到实处。因此,教师在设计数学课堂教学目标时,必须排除过分拔高的教学目标,应该能贴近学生在数学方面的真实内心需求,从而使教学目标落在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内,能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发展。Р四、舍弃非学科性的教学目标Р数学课程之所以是数学课程,是因为课程与教学内容受本课程目标规限、指引,是因为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指向课程目标、旨在达成课程目标,而不是教师想教什么就教什么,能教什么就教什么,不能因为各学科之间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就忽视数学学科应有的本质特征,在设计教学目标时,混淆各学科之间的界限。Р有位老师在《勾股定理》一课的设计中,把“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作为本节课的其中一个能力目标。尽管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通过本节课的讨论、发言时可以得到锻炼的,但是把这个本来是语文课堂中实现的目标作为本节课必须要实现的其中一个教学目标,有舍本逐末之嫌。最终的结果是: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置之不理,这个目标成为摆设。如果这位教师为实现这个目标组织学生投入大量精力,阻碍了其他学科性教学目标的有效实现,那这个目标会喧宾夺主。这些都不是我们想要的。Р因此,在确定数学课堂教学目标时,教师要警惕去学科化,教学目标的确定要与数学课程目标一致。对数学教学目标的选择与创新,教师应该要把基点的准星对牢数学程程目标的有效达成。Р综上所述,在数学课堂教学设计过程中,我们要设计“瘦身型”教学目标,使教学目标真正起到为课堂教学指引方向的作用,避免成为课堂教学的累赘。Р参考文献:Р[1]吴亚萍,王芳.备课的变革[M].北京:教育科技出版社,2007.Р[2]刘家访.上课的变革[M].北京:教育科技出版社,2007.Р[3]王如才.主体体验创新教育的德育原理[M].山东:山东教育出版社,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