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要引导学生领会音乐要素在音乐表现中的作用。而各个要素之间的关联,要懂得循序渐进地剖析,不可过于笼统和急躁。只有这样,学生对音乐的理解才深刻。在上穆索尔斯基的《图画展览会》时,笔者有深切地教学体会。《图画展览会》中,学生们最喜欢的便是《两个犹太人》,作曲家形象地刻画了两个截然不同的人物。第一次上这一课的时候,笔者自认为学生应该马上便会通过音乐主题来区分哪个是富人哪个是穷人。结果大大出乎笔者的意料,很多同学给的是相反的答案,原因是,不少同学认为穷人的主题在高音区,显得比较盛气凌人,而富人的主题在低音区,就以为音乐想表示他身份地位低下。笔者不禁思考,如此反差的两个音乐主题,在刻画人物的时候,旋律只是其中一种表现手段,而其他的音乐要素对于刻画这两个人物都有着极大的特征性。于是笔者调整了教学方法,在第二次上这一课时,笔者分别截选了两小段音乐主题,聆听完音乐之后通过速度Р—声音线条—体型特征—生活状况逐步引导学生对两段音乐分析考,学生很快找出了音乐分别所代表的人物形象。如此循序渐进地,通过音乐要素的体现,一步一步有目的地达到教学目标。很多时候老师容易把学生想得过于聪明,但也有的时候老师小瞧了学生的智慧,一切在于老师们是如何准确地换位思考,站在学生的角度看待问题,抓住问题的本质,一步一步循序渐进地将最终的答案引导出来。Р三、以情感表达为契机,善抓时机追问Р音乐教育的本质是情感教育,每一个音乐作品的创必是以情感为依托将丝丝情屡屡意融入创作中。新课程标准提出的教学三维目标中,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是最高层次的目标,是体现教学理念的标准。而在音乐教育中,当学生沉浸在音乐的感动中时,教师要善于抓住情感共鸣的瞬间,循循善诱,让学生自己去发现音乐中的真善美,让音乐给他们带去无法比拟的美丽世界。小提琴协奏曲《梁山伯与祝英台》(以下简称《梁祝》)是初中音乐教材中的经典作品。笔者听过很多堂《梁祝》的课,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