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预览

农村小学家校共育功能定位与机制优化策略初探

上传者:菩提 |  格式:doc  |  页数:6 |  大小:25KB

文档介绍
制制约了学生的全面发展,破解之法在于将其转变为“双主型育人”管理机制。即学校教师与家长在育人上发挥双主导作用(图2)。是一种以学生全面发展为目标的平等、和谐的亲师关系和家校关系。Р (三) 从“滞后矫正”转变为“前置引领”,在运行机制上实现优化Р 《黄帝内经》中有说“上工治未病”。治未病即采取相应措施,预防疾病的发生发展,使其“正?獯婺冢?邪不可干”。在育人工作中,常在学生出现不良行为习惯,形成“问题”时进行矫正,即“滞后矫正”。但是“滞后矫正”已难以适应育人形势的变化,且矫正成本高、难度增大。如果在不良行为产生前及时引领,在运行机制上优化,让其“正气存内”,即Р“前置引领”。通过实行目标引领、活动引领等前置引领工作,传递正能量,促使学生健康成长。Р (四) 从“边缘化培训”转变为“核心化培训”,在保障机制上实现优化Р 家校共育工作的顺利开展,离不开场所设施、教材课程、亲师队伍的保障作用。但最关键的是亲师队伍的培训工作。亲师队伍的素养将决定家校共育的效果。目前,许多农村小学不重视家长的培训工作。在教师的培训工作中,虽然有各种层次的培训,但是,涉及家庭教育的培训甚少,处于“边缘化”状况。因此,在家长和教师的培训中,应增加“核心化”的培训内容,即家教方面的内容,把这块育人“短板”补齐,以保障家校共育工作的顺利开展。Р 综上所述,农村小学家校共育的功能定位是在“大视野”“大主题”“大整合”中实现育人目标。并且主动作为,在家校共育的动力机制、管理机制、运行机制、保障机制上实现优化。Р 参考文献: Р [1]《新时期家庭教育的特点、理念、方法研究》总课题组办公室.新时期家庭教育研究[M].天津:天津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14. Р [2]钟志贤,范才生.素质教育-中国基础教育的使命[M].福建:福建教育出版社,2000. Р 作者简介: Р 李建新,广东省惠州市,博罗县石湾中心小学。

收藏

分享

举报
下载此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