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预览

城乡结合部学校家校共育策略的探讨

上传者:upcfxx |  格式:docx  |  页数:4 |  大小:83KB

文档介绍
通过走进家庭,教师更容易发现家庭教育中存在的问题,以便于对症下药,解决家校共育中存在的问题,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Р(三)构建家校共育的激励体系Р家校共育质量的提升可以通过构建家校共育的激励体系来实现。为此,城乡结合部的教师应该保持良好的工作热情,尽可能吸引更多的家长参与到家校共育的工作中。比如,对组织家长进入课堂的班主任予以精神激励,给班主任颁发“校级公开课”的证明,对“家长”颁发“家长进课堂”的活动聘请证书,以此鼓励家长和教师对家庭共育工作的支持。在这种激励机制下,家长和教师的付出都获得了肯定,有利于营造良好的家校共育氛围。同时,在构建家校共育的激励体系中,应该注重听取教师和家长的意见和联系,综合考量多方信息,以制定行之有效的家庭共育策略。另外,还需要注意的是,部分学生可能是留守儿童,或者是随着父母外出打工的学生,针对这部分学生,教师和学校应该予以更多的关注,以构建“留守之家”的形式来丰富学生的课后生活。Р总结Р城乡结合部学校的生源大多是外来务工人的子女、留守儿童,或者是拥有城市户籍的学生,相比于城市学校和农村学校,成长结合部的学生组成方式更为复杂,在家校共育过程中更容易出现问题。而小学阶段的学生正处于启蒙教育阶段,需要家庭和学校的付出更多的时间和精力。为此,城乡结合部的教师应该正确应对城乡结合部学校中存在的教育问题,立足于实践教学,探寻可行性的解决策略,以此促进家校共育质量的提升。Р参考文献:РР[1]李燕. 城乡结合部学校构建家校教育共同体的策略[J]. 山海经:教育前沿, 2018(1):34-34.Р[2]崔振魁. 城乡结合部学校构建"家校教育共同体"的研究[J]. 文理导航, 2019, 000(031):P.94-95.Р[3]袁爱平. 城乡结合部学校构建家校教育共同体的途径研究[J]. 海外文摘·学术, 2019, 000(003):1-3.Р Р-全文完-

收藏

分享

举报
下载此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