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凭这个例子要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练成阅读和作言语的熟练技能……”Р教学中,让学生进行理解性、运用性拓展训练。既丰厚了文本,扩大了学生的眼界,又加大了信息量,使学生的思维超越了文本的界限。如《搭石》一文讲道:“假如遇上老人来走搭石,年轻人总要伏下身子背老人过去,人们把这看成理所当然的事。”这个“理所当然”就很重要。学到这时,我先让学生联系上下文理解这个词语的意思,再借“理所当然”这个词来拓展,让学生用“理所当然”说一句话。这是理解性、运用性拓展。这一类的训练,不但能检验学生是否真正理解了词语的意思,还体现了语文的工具性。Р拓展训练让我们的思维走出课本,走出课堂,让学生的思维走向深入,语文教学也有了深度,激活了学生对文本的思维,更加深入准确地把握文本的内涵。在《跨越海峡的生命桥》一文的教学中,我设计了拓展训练:让学生想象文中主人公见面后会说些什么?顿时,学生思维洞开:首先是病愈的小钱苦苦寻找,再就是道不尽的感恩的话,接着请台湾青年吃豪华的午餐,更有愿意用毕生的精力来报答台湾青年捐骨髓的救命之恩。学生的思维走得很远,但却没有脱离文章的内涵,Р更体现了语文教学的教育性和人文性。Р可是,有的老师在拓展训练中,为了培养孩子的创造性思维,往往抓住课文中的某个情节,引申开去,让学生尽情“发散”。结果横生枝节,越扯越远。虽然很热闹,可是,孩子们课文还没有读熟,有的生字还不认识,还不会写。因此,在拓展训练中,还应该把握好度。Р其实,拓展训练并不难,它可以是一道精心设计的练习题;也可以是给一个字多组几个词;也可以是看一幅相关的图画;也可以是仿写一段话,仿写一首诗;也可以是引导学生听一首歌;也可以是让学生看一段视频……Р总之,只要是对课堂知识的延伸,能加深对知识理解,能帮助学生巩固知识和运用知识,能训练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的教学环节,就是拓展训练,它在教学过程中有着重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