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Р案例分析Р 小烨在班里属于较活跃的孩子,能积极表达自己的想法,与他人的语言交往也很频繁。在游戏中,他根据自己生活中的看病经历,模仿医生的样子给病人看病,但是具体的细节流程不是很清楚:比如病人来了,不问病情直接打针;不会操作盐水瓶;催促病人离开;去拉别人来看病等,而灿灿也闹出一天给宝宝打两针的笑话,看来对医生的工作还不太熟悉是小班幼儿存在的普遍问题。Р 在观察中我也发现小烨能积极参与游戏,创造游戏情节,哪怕是无事可做时还能想到去拉客人,可以说减少了自己的无事可做,这点可以肯定。但是他使用的方法欠妥,他的这一招呼可影响了其他区域的幼儿,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决定了其注意力持续时间不长,易受外界因素干扰,所以说小烨的一声喊基本打破了家里的宁静和有序,要想再让他们回到正常游戏中来已经相当困难。Р指导策略Р 1、游戏评价时,教师与幼儿讨论去医院给娃娃看病的具体流程。娃娃为什么去医院?医生是怎么看病的?看完病怎么办?家里谁负责看守?让幼儿回忆自己平时去医院看病的情景,从而了解一些医生的工作,也了解爸爸妈妈的分工。Р 2、当医生不会操作盐水瓶时,老师及时介入帮助,示范给幼儿看,让游戏得以顺利进行。并请当医生的家长到幼儿园来亲身示范看病的过程,帮助幼儿清楚医生的工作内容。Р 3、当医院里出现冷清,医生无所事事情况时,教师可以引导医生整理自己的药箱及办公桌,还可建议他们看看书,甚至可以进行上门服务,为娃娃打针,然后再返回医院;必要时老师可以充当病人角色,参与幼儿的游戏,还能提高幼儿的积极性。Р4、发现幼儿在游戏中离场,脱离游戏时,作为观察者和游戏支持者的教师,可以巧妙救场,及时为孩子提供帮助。比如发现娃娃家空了,无人照看时,师扮演客人,去娃娃家敲敲门,故作大声地喊:“有人在家吗?我来做客了。”那在小医院的幼儿会及时回到家中来招待客人,这样为游戏的继续开展提供了桥梁。Р2013年3月2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