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预览

阅读教学中轻视“学”法指导过程现象及对策分析

上传者:塑料瓶子 |  格式:doc  |  页数:5 |  大小:48KB

文档介绍
对话,并读一读。”将这些有意思的对话,和呼应的情节梳理在课件中,进行朗读回味。散落在角落里的呼应的句子有什么好处呢?在课文的结尾有这样简单的一句话交代了他们之间深厚的情感:“随后,她给我读了纸条上的留言:汤米,我要到另一个世界去歌唱。”那你猜想一下苏珊在写纸条时会想些什么?请运用本单元所学的有关环境描写、心理活动描写的方法,尝试着写写:汤米,我要到另一个世界去歌唱。在学生交流后,教师问:“那么作者有没有像我们一样写?为什么?在这样的一个过程中,笔者相信学生肯定发现作家在创作时,虽然反复的呼应让课文的语言显得很简洁,但是情却深深。有时候,文章不在于辞藻的华美,而在于情深意切。Р在文本、教师、学本间流连、发现、探索、回味,在经历“学”法的细致指导过程后,笔者相信学生所习得的方法肯定更扎实,特级教师俞国平老师曾说过:不变的应该是把语文当作“语文”是带着“语文意识”上路!不论是学生还是教师,我们更应该如此,“能力的核心是方法,感性体验不讲方法,无法讲方法。”所以在理性的方法中,将“学”法的指导过程展开,不再禁锢在穹顶里,相信我们学生带着的不是“语文”的意识,肯定语文的翅膀,飞翔在广袤的天空里。Р参考文献:Р[1]倪文锦.转型期的语文教学与语文教师的转型[J].小学语文,2015.1-2总第119-120Р[2]王雷英.立足课堂:语文学习实践的问题与对策——试以<草原>教学为例[J].小学语文,2015.1-2总第119-120Р[3]李希贵.36天,我的美国教育之旅[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年Р[4]王崧舟.诗意语文——王崧舟语文教育七讲[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年Р[5]李振村杨文华主编.教语文,其实很简单——小学语文名师讲演录[M].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2012年Р[6]蒋军晶.从课堂走向课程——我的语文之路[M].长春:长春出版社,2013年

收藏

分享

举报
下载此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