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标里又夹杂着情意类目标。应该采用“合并同类项”的办法来表述,避免啰嗦重复。Р “偏”,主要是指所有教学目标的指向偏向于某一领域,有的所写的几条目标都是情意类目标,有的写的几条全是技能目标。还有一种“偏”,就是主次不分,重点不突出。Р “空”,即抽象、空泛,不够具体、明确,缺乏操作性,无法观察和测评。如,“通过学习,发展身体素质。”学什么?发展哪方面的身体素质?统统都是空的。还有“改进技术动作”、“全面提高身体素质”、“培养合作精神”等,都很空洞,指向太广泛。Р 四、学习目标的有效达成Р 1.认真备课,精心设计教学方案。课前做好充分准备,是实现成功教学和科学教学的前提条件,也是提高教师思想业务水平和教学工作能力的一项重要措施。有人认为写出一份书面教案就等于完成了备课工作,这种认识是片面的,因为备课的大部分工作是完成书面教案之前的工作,包括各项教学研究、教学调查和教学设计等思维与实践活动。教案要完整地呈现它的结构框架(基本要素),完整地反映出体育课教学的教学元素。Р 2.钻研教材、吃透教材。教材是达成学习目标的重要载体,钻研教材就是要熟悉教材,吃透教材就是要把握准教材的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一般情况下是指一个完整动作中的某一个主要环节,学生对此环节掌握与否,直接影响到整个动作的完成。教学难点是指学生在动作技术与技能学习中,不易理解或掌握有困难的环节。根据学习目标及教材内容的特点,设置有梯度的、循序渐进的练习内容和方式,让学生能够经过自己努力攀上一级又一级的台阶,最终“摘到苹果”。Р 综上所述,一堂成功的体育课教学必然是多种教学方法的整合。简言之,教学效果好坏,目标是否达成,体现在教师身上是六个字:“教对、教会、教好”;体现在学生身上是九个字:“学会了、增强了、喜欢了”。学习目标是一切目标的基础,新课程下,我们要加强学习,精心设计教学方案,不断提高课堂教学效益,有效达成学习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