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预览

物理模型的建构在初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

上传者:相惜 |  格式:doc  |  页数:3 |  大小:50KB

文档介绍
将糖果盒子、鞋盒或其他纸质盒子,做成明亮和阴暗两种环境的实验装置,然后放若干只鼠妇,静置一段时间后观察记录鼠妇的分布情况。Р 具体实施过程:以一款糖果盒子为例,将装糖果内盒最里边的一块硬纸板拆掉,将内盒拉出直至靠近外盒的边缘,将拆掉的硬纸板竖直插在靠近外盒与内核的交界处,在盒底留有一定的空隙,然后用线固定好,这样,就形成了明亮和阴暗的两种环境。接下来就可以探究“鼠妇喜欢明亮还是阴暗的环境”的研究了。不用的时候把内盒推进去,体积立即变小了,携带很方便。学生的实验设计堪称一绝,整个装置小巧玲珑,实用性强,又不失美观。鞋盒或其他纸质盒子也可以进行类似的模拟制作,效果很好。Р 评价:在班级内部交流,每个小组选出代表来描述自己设计的实验装置的科学性、合理性,其他小组代表负责点评、纠错,这个小组根据班级内的学生的建议,进一步完善自己的实验装置。Р 解释:某些实验探究,必须设计合理的实验装置,实验才能取得较理想的实验效果;否则,就容易因某些实验装置的设置不合理,导致实验结果出现较大误差。因此,制作科学、合理的实验装置是保证科学探究活动能有效开展的重要保证。Р 生物学教学实践证明,构建生物学物理模型有助于学生系统地学习和理解新知识,减少无效、低效活动,有助于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和效率,引发学生课堂学习的原动力,有助于提高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注重模型方法的引导与运用,也应注重物理建模的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在生物课堂中教师更应坚持让学生自己唱主角,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通过各种途径寻求答案,在解决建模问题的思路和科学方法上加强点拨和引导;学生能够主动地去思考探索,顺着科学的思路和方法去感知体验、思索、提升,从而形成建构模型方法的能力,在潜移默化中领悟生物科学的真谛。Р初中生物“合作学习”的课堂组织形式探索浅谈复习初中生物的方法浅谈初中生物课程的探究性学习与创新性学习

收藏

分享

举报
下载此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