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预览

幼儿教育活动中教师预设与幼儿生成的问题探究

上传者:梦溪 |  格式:doc  |  页数:3 |  大小:50KB

文档介绍
合Р 教师预先作出的课程计划和活动方案,属于预设课程,教师对预设的课程计划和活动方案进行修正和调整,并由此生成新的计划和方案,则属于生成课程。幼儿课程的编制与实施,应当既有预设又有生成,二者相辅相成、辨证统一。Р 从幼儿动态发展的角度看,预成课程和生成课程各自具有不可低估的作用,二者的教育价值只有同时发挥才能产生教育效果。首先,预设课程是促进幼儿长远发展的基本保障。教育是有目的有计划地培养人的社会活动,幼儿教育更不例外。这决定了教师不能随意编制课程计划和活动方案,应系统分析并提供有利于幼儿发展的各种机会和条件,分阶段、分层次地实现幼儿的全面发展目标。如在新学期开学前,教师可以集体研究,借鉴以往的课程计划和实施经验,结合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发展需要,预设学期计划和月计划:在开学后,经观察了解幼儿实际发展水平、需要和兴趣后,教师再修订预设的月计划、周计划,再通过观察、分析前一阶段实施情况,捕捉来自幼儿活动的各种信息,预设日计划、课时计划。通过这一连串预设过程,幼儿的全面发展目标得到层层保障,并分阶段得以实现。其次,预设课程是促进幼儿当前发展的重要条件。在组织教育活动时,教师如果能够充分关注每个幼儿的问题、兴趣和需要,并根据他们的现有经验和能力灵活地调整、改进、充实预设的课程计划和教育活动方案,将有助于幼儿积极主动地学习和发展。例如,Р“幼儿课程本质上是幼儿的活动。”在一个科学活动中,教师原计划是让幼儿到科学室观察青蛙标本,了解青蛙,但在开展活动前,班里有幼儿在户外捉到了一只活蛙,兴奋地向老师报告,还提出要饲养青蛙,让青蛙长大生小宝宝……教师了解了幼儿的兴趣和需要, 于是决定将活动内容改为观察活蛙,并鼓励幼儿尝试饲养青蛙。与原来的活动方案相比,如此生成的“新活动”更契合幼儿自己的兴趣和活动内容,也更加丰富、更具有教育价值,因而也更能够促进幼儿积极主动地学习,推动他们的智力发展。Р 【

收藏

分享

举报
下载此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