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内涵。我们以为,应该摒弃那种“认为语文学习就是念书读教材,就是听老师讲课完成作业,就是解答考试题”的观念,从而倡导生活化、个性化的学习方式。在教学中, 要密切语文学习与生活的关系,让书本上的语文变为生活中的语文,把学校小课堂扩大为生活大课堂,实行语文课内外衔接,要把语广教学活动变为语文学习活动,使学生掌握科学的学习方式,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老师要给学生设计出体验性的学习过程,让学生在“过程”中运用知识、提高能力、熏陶感情,把对知识的记忆和验证变为对知识的悟得和运用,把对文章的肢解和标准解读改变为整体感知和独特感受,把作坊式技能传授改变为抒写真情和有创意的表达。这种富于创造精神的阅读、写作最基本和最典型表现就是个性化。同时,引导学生把观察、思考、体验、感受、积累、多读、多写作为语文学习的主要途径和方法。只有真正实践了学习方式的变革,语文教学、阅读教学才会提升到一个新的境界。 6 、反对教师缺位。语文的核心是“学”而不是“教”,但是,语文教学以学为主体,以“个性化的学习”为核心,并不等于教师在教学行动和过程中无所作为。在个性化阅读教学中,教师如果不尊重学生主体地位,不重视学生对文本的感悟和认知,包办代替,把自己对文本的理解或者教学参考对文本解读“讲授”给学生,是一种违背课标理念的“越位”教学,相反,当学生通过独立思考和合作探究仍然存在困惑时,当学生自主探究难以深化时,教师却不能给与恰如其分的指导和积极有效的引领,教师的行为则是一种角色“缺位”。教学中,教师必须以民主的、平等的、宽容的意识参与课堂探究和学习,在这一过程中善待每一个参与者,让每一个学生平等的享受参与的权利。但当求知者找不到摆渡自己的渡口时,或者找到了渡口而没有摆渡工具时,或者因多种原因而不能顺利扬帆起航时,教师就应该积极发挥主导者的作用,给与及时有效的迷津指点,或及时架设思维的桥梁,让学生选择个性化的过河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