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成员的内心时时涌动一股应对挑战、尊重平等和爱的力量, 在这种力量的湿润下,一个能够自我生成的、富有生命力的鲜活特征的个体出现,团队的成长造就个体的成长。个体的成长何尝不是一种成果,“课堂学习共同体”( 团队代表或每个成员) 在课堂的的共同情境中展示“成果”, 这个成果可以是论文、实践报告、电子杂志、微视频等形式, 在课堂上, 同学们可以打破共同体的界限,进行广泛的讨论与分析,通过反思与评价,完善思想。 5 教学互进在学习共同体中, 教师、学生都是教学活动的设计者和参与者。参与, 不仅指人是其所属学习共同体的一个组成部分, 而且还意味着人是其环境的能动生产者, 因为只有当人们成为其周围环境的局内人时, 才能遵循参与和分担的原则, 成为其学习环境构建的合作者。教师和学生在建构和合作的过程中体味知识建构的意义, 同时在共同体中所营造独特的文化生态中找寻学习的快乐, 让学习共同体成为具有强大归属感和依赖感的成长家园。参考文献[1] 梁广东. 高校辅导员学习共同体探析[J]. 广东青年职业学院学报, 2013 (6): 91-93. [2]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l卷) [M]. 北京: 人民出版社, 1995 : 60. [3] 许萍茵. 教师学习共同体的生态哲学解读[J]. 湖南科技学院学报, 2011 ( 12): 144-146. [4] 张建伟, 孙宴青. 建构性学习――学习科学的整合性探索[M]. 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 2005 : 98. [5] 罗伯特,何国强. 理解文化:人类学和社会理论视角[M]. 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5 : 168 [6] 彼得. 圣吉. 第五项修炼――学习型组织的艺术与实务[M]. 郭进隆,译. 上海:上海三联书店, 1998 : 272. [7] 柳夕浪. 社会情境与社会智能[J]. 教育研究, 1998 ( 10): 23-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