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同体”,师范学院作为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信息素养、先进的教育理念和运用技术进行教学的能力的主要场所;中小学作为提供“亲历学校教育的实践”的场地和提供与中小学教师合作交流的场所。形成课程目标与《标准》要求接轨、校内训练与校外实践结合、职前与在职合作的互动机制,共同促进师范生教育技术能力的发展。2.研究方法本研究采用文献研究法、调查研究、行动研究和评价研究进行研究。3.技术路线分析师范生教育技术能力与标准的差距,制定师范生教育技术能力目标与学习内容结构;选取韩山师范学院的中小学教育实习基地,构建“院校协作共同体”,形成以师范生和中小学教师为主的合作团体,建立良性的合作机制,实现实习生与在职教师的共同提高;设计开发“院校协作共同体”交流平台,促使学院教师、师范生和农村中小学教师之间自由结成研究伙伴或松散的“团体”,使合作活动得以持续开展,不因教育实习结束而中断,促进教师专业化的可持续发展。4.实施步骤(1)2011.8-2011.12:文献分析收集相关文献,把握国内外相关的研究动态,为课题研究提供框架和方法论。(2)2012.1-2012.4:现状调研调查师范生教育技术能力现状及需求评估,分析《标准》和不同等级的考试大纲,为制定适合师范生教育技术能力培养的训练目标与知识体系提供依据。(3)2012.4-2012.6:制定标准参照《标准》和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考试大纲,制定师范生教育技术能力培养的目标与知识体系。(4)2012.4-2012.9:训练环境建设完善校内教育技术训练环境,建立稳定实习基地,为师范生的教育技术能力训练提供保障。(5)2012.9-2014.1:实践阶段观察“院校协作共同体”实践效果并不断改进,逐步形成师范生教育技术培养创新模式。(6)2014.3-2014.8:总结提升对实践结果分析提炼,撰写研究报告,提出基于“院校协作共同体”的师范生教育技术能力培养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