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何危险因素和?具备任何危险因素比较Р多因素分析显示,年龄>40岁、血流动力学不稳、既往耐药菌的定植或感染、血流感染和肺部感染是与总体死亡相关的独立危险因素。?具备以上任意危险因素的患者总体病死率明显高于无以上危险因素的患者。Р2016年我国多中心、前瞻性流行病学调查Р粒缺伴发热患者的诊断Р9Р中华医学会血液学分会.中华血液学杂志.2016,37(5):353-359.Р进行详细的病史询问和体格检查, 以发现感染的高危部位和隐匿部位。?但有相当一部分患者无法明确感染部位。Р至少每 3 d 复查一次全血细胞计数、肝肾功能和电解质;?建议进行降钙素原、 C反应蛋白等感染相关指标的检查;?如果经验性抗菌药物治疗后患者仍持续发热, 可以每隔 2~3 d进行 1次重复血液培养。Р粒缺伴发热患者的风险评估Р患者危险度分层是粒缺伴发热患者治疗开始前必要的工作, 对于后续经验性选择抗菌药物至关重要。Р10Р中华医学会血液学分会.中华血液学杂志.2016,37(5):353-359.Р高危患者应首选住院接受经验性静脉抗菌药物治疗, 不符合低危标准的患者在临床上均应参照高危患者指南进行治疗。Р危险度Р定义Р高危Р符合以下任何一项者?严重中性粒细胞缺乏(<0.1×109/L) 或预计中性粒细胞缺乏持续>7 d?有以下任何一种临床合并症(包括但不限于): ? ①血流动力学不稳定; ②口腔或胃肠道黏膜炎(吞咽困难); ? ③胃肠道症状(腹痛、恶心、呕吐、腹泻); ④新发的神经系统病变或精神症状; ? ⑤血管内导管感染(尤其是导管腔道感染); ⑥新发的肺部浸润或低氧血症或有? 潜在的慢性肺部疾病?肝功能不全(转氨酶水平>5倍正常上限值) 或肾功能不全(肌酐清除率<30 ml/minР低危Р预计中性粒细胞缺乏在7 d内消失, 无活动性合并症, 同时肝肾功能正常或损害较轻且稳定Р粒缺伴发热患者的危险度分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