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的凝血系统,导致弥漫性微血栓形成,并可直接或间接激活纤溶系统,继发纤溶亢进,随着大量血小板及凝血因子被消耗和纤溶酶形成后对凝血因子的降解作用增强,使血液处于一种低凝状态,从而引起广泛性出血。此外,由于弥漫性微血栓形成和(或)微循环功能障碍,造成组织器官供血不足,可导致一个或多个器官功能衰竭。Р6РDIC的分期Р通常分为三期:高凝期? 消耗性低凝期? 继发性纤溶期Р7Р分期Р基本特点Р表现Р化验检查Р高凝期Р凝血系统被激活,血液中凝血酶量增加,导致微血栓形成Р血液处于高凝状态Р凝血时间缩短,血小板粘附性增高Р消耗性低凝期Р凝血因子和血小板因消耗而减少,继发纤溶蛋白减少,纤溶过程逐渐加强Р出血Р出血时间、凝血时间和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酶原时间(APTT)延长血小板和纤维蛋白原等凝血因子减少Р继发性纤溶期Р纤溶系统异常活跃,纤维蛋白降解产物形成而具有很强的抗凝作用Р出血十分明显Р血小板计数、纤维蛋白原和其他凝血因子量降低,纤溶酶原减少,凝血时间延长,纤维蛋白(原)的降解产物(FDP)明显增多,血浆鱼精蛋白副凝试验(3P试验)阳性,D-二聚体定量增高或定性阳性Р8Р表现Р除原发病的症状体征外,常见以下:?出血:发生率为84-95%,特点为自发性,多发性,部位可遍及全身,多见于皮肤、黏膜、伤口及穿刺部位,其次为某些内脏的出血,如咯血、血尿、便血,严重者可颅内出血?低血压、休克或微循环衰竭:发生率约30-80%,病人常表现为四肢皮肤湿冷、发绀,少尿或无尿,并可出现呼吸困难及不同程度的意识障碍等?栓塞:发生率约为40-70%,皮肤栓塞可使浅层组织缺血坏死及局部溃疡形成,内脏栓塞可引起急性肾衰竭,呼衰,颅内高压等?溶血:约见于25%的病人,可表现为进行性贫血,贫血程度与出血量不成比例Р9Р诊断标准Р1.有引起DIC的原发疾病?2. DIC的临床表现?3.实验室诊断依据Р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