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凝血功能异常: ①初发性高凝期:为 DIC 的早期改变。②消耗性低凝期:出血倾向显著, PT 显著延长,血小板及多种凝血因子水平低下。此期持续时间较长,常构成 DIC 的主要临床特点及实验室检查异常。③继发性纤溶亢进期:多出现在 DIC 后期。(三)微循环障碍: 毛细血管微血栓形成、血容量减少、血管舒缩功能失调、心功能受损等因素造成微循环障碍。血管内微血栓 DIC DIC 的发病与症状的发病与症状之间的关系之间的关系(一)出血倾向特点为自发性、多发性出血,部位可遍及全身,多见于皮肤、粘膜、伤口及穿刺部位;其次为某些内脏出血,如咯血、呕血、血尿、便血、阴道出血, 重者可发生颅内出血。发生率为 84% ~ 95% 。(二)休克或微循环衰竭为一过性或持续性血压下降,早期即出现肾、肺、大脑等器官功能不全,表现为肢体湿冷、少尿、呼吸困难、发绀及神志改变等。发生率约为 30% ~ 80% 。(三)微血管栓塞: 微血管栓塞分布广泛,发生率 40% ~ 70% 。浅层栓塞:表现为皮肤发绀,进而发生坏死、脱落、多见于眼睑、四肢、胸背及会阴部,粘膜损伤易发生于口腔、消化道、肛门等部位,呈灶性或斑块状坏死或溃疡形成。深部器官栓塞:;多见于肾、肺、脑等脏器,可表现为急性肾衰竭、呼吸衰竭、意识障碍、颅内高压综合征等。(四)微血管病性溶血: 可表现为进行性贫血,贫血程度与出血量不成比例,偶见皮肤、巩膜黄染。约见于 25% 的患者。(五)原发病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实验室检查(1)血小板呈进行性下降。(2)血浆凝血酶原时间( PT )延长(延长 3秒以上)。(3)部分凝血活酶时间( APTT )( 延长 10 秒以上或缩短 3秒以上)。(4)纤维蛋白原含量降低(常< 1.5 g/L )。(5)因子Ⅴ、Ⅶ、Ⅷ活性降低。(6)血浆纤维蛋白肽 A升高。(7)鱼精蛋白副凝( 3P)试验阳性。(8)乙醇胶试验阳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