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阵发痛加剧送入产房待产。6:30AM产妇出现阴道流血,胎心减慢到50-70次/min。怀疑胎盘早剥、胎儿宫内窘迫。经家属同意,7:20AM入手术室抢救,行剖腹产,术中发现,有子宫不完全破裂,腹腔积血300ml,血尿100ml,胎儿娩出已死,产妇术中情况一直不好,9:50AM行子宫全切,血压仍不稳,11AM紧急抽血化验,凝血酶原时间 PT >60sec(12-14),pt 8万/mm3,凝血酶时间 TT>60sec(16~18s) ,Fbg<100mg/dl,3P试验阳性。经紧急会诊,全力抢救,输全血1.3L,但血压仍进行性下降,中午12点心跳呼吸停止,继续抢救1小时无效死亡。问:病人为什么死亡?Р试分析该病人发生的主要病理过程,诊断依据、发病机制、诱发因素和分期。Р教学目的与要求Р掌握:弥散性血管内凝血的概念、原因和发病机制及弥散性血管内凝血的功能代谢变化(临床表现)。?熟悉:影响弥散性血管内凝血发生发展的因素;熟悉“3P”试验、D-二聚体测定的原理及意义。?了解:弥散性血管内凝血的分期和分型;弥散性血管内凝血防治的病理生理基础。Р[历史]? 19世纪,脑组织提取物静脉注射,血管内大量凝血? 五十年代,Schneider提出了去纤维蛋白、纤维蛋白性血栓与DIC的关系,并提出DIC的概念? 六十年代,Hardaway和Mckay系统论述DICР讲授内容Р概念? 病因和发病机制? 影响DIC发生发展因素? 分期和分型? 机能代谢变化----临床表现? 防治的病理生理基础(自学)Р一、DIC概念Р由于某些致病因子的作用,凝血因子和血小板被激活,大量促凝物质入血,使凝血酶增加,进而微循环中形成广泛的微血栓。РDIC的基本特点是什么?Р凝血功能异常!Р血液凝固性先升高----表现为微血栓形成;? 再转变为血液凝固性降低----表现为出血。РDIC基本变化是凝血因子激活,凝血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