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预览

母语为英语的汉语学习者习得汉语语音的偏误分析及教学对策

上传者:qnrdwb |  格式:pdf  |  页数:66 |  大小:0KB

文档介绍
母语或中介语的负迁移、目的语的负迁移、异族文化的负迁移、学习策略或交际策略的负迁移以及学习环境。[1]郑悦(2006)在《对外汉语教育中的语音教学初探》[2]中这样说:对外汉语教学经历了从基础词汇教学和语法知识讲授为主,到把听说技能的训练作为教学重点的相对直接法,然后过渡到句型教学,最后发展到结构、功能、文化相结合的教学法的发展过程,然而在教学过程中,语音教学始终是一个难点。他提到汉语声调教学难、汉语声韵母教学难,提倡“柔性处理”原则,不必将太多的时间花费在所谓的标准音纠正训练上。叶南(2008)认为语音教学是对外汉语教学的初始阶段,《汉语拼音方案》的策略性调整能避免人为的语音偏误;旋律练唱是减少声调、变调和轻声语音偏误的有效方法;建立韵母参照点,让学生在联系和对比中能动的掌握汉语韵母系统;建立声母的易难类推关系使辅音教学粗中有细[3]。李丹青(2011)认为声调偏误是造成“洋腔洋调”的主要原因,声调教学滞后的原因在于教材编写的不全面[4]。付欣芳(2012)剖析了现有声调教学模式存在的问题,分析了母语为声调语言和非声调语言的汉语学习者学习汉语声调的偏误特点,并提出了教学策略[5]。范金梅(2012)分析了语音教学效果不明显的原因,主要有教学时间安排不合理;学生母语负迁移影响;教师教学方法不对导致学生有畏难情绪;单纯的语音教学枯燥[1]鲁健骥.中介语理论与外国人学习汉语的语音偏误分析[J].语言教学与研究,1984,3,44-56[2]郑悦.对外汉语教育中的语音教学初探[J],科技资讯,2006,25,119[3]叶南.对外汉语语音偏误研究[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2008,10,242-245[4]李丹青.“洋腔洋调”与对外汉语声调教学[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2011,24,11,109-111[5]付欣芳.对外汉语声调教学研究[J],文学教育,2012,7,1394

收藏

分享

举报
下载此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