暴力电影等;非直接口头攻击是指间接使他人受伤害的言语行为;自我伤害是指直接对自己的伤害行为。攻击情绪体现为愤怒、冲动和缺乏控制。愤怒是指容易产生愤怒情绪;冲动是指做出行为前缺乏计划性;缺乏控制是指个体愤怒后不能控制自己的情绪和行为。攻击认知体现为敌意、恶意伤害他人的心态、诅咒心态和自责心态。敌意是指对他人的动机作消极评价、对世界怨恨的一种认知特质;恶意是指意图伤害他人的心态;诅咒是指希望通过鬼神等虚幻的力量降祸与人;自责是指将攻击性认知指向自己。三、结语本研究主要采用的是文献分析法对中国文化背景下攻击性进行了阐述,今后还应该通过编制信效度较好的问卷、采用跨文化比较研究、设计实验等多种方法深入探讨攻击性的含义及结构,理清不同文化背景中攻击性的差异,从而为教育教学方法的制定提供具有针对性的参考依据。注释:①②徐复等(编)•古代汉语大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2007.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词典编辑室编•现代汉语词典•北京:商务印书馆,2002.林传鼎•心理学词典•江西:科学救赎出版社,1986.参考文献:陈立民•亲子关系、同伴关系与青少年攻击性行为的相关研究•硕士学位论文•华南师范大学,2007.李萍•大学生攻击性及其相应的人格特征研究.硕士学位论文•四川师范大学,2008.黄显超•初中男生攻击行为的干预:认知行为取向与认知领悟取向•硕士学位论文•浙江师范大学,2005.潘绮敏.青少年攻击性的维度、结构及其相关研究.硕士学位论文•华南师范大学,2005.简福平.小学儿童攻击性行为发展特点的研究•硕士学位论文•西南师范大学,2005.林翠娟.青少年暴力行为及其相关因素之探讨以台中县市为例•硕士学位论文•台湾医药学院,2005.陆刚.英汉语特点及其翻译.闽江学院学报,2005,26(6):121-125.汪凤炎,郑红•中国文化心理学•广州:暨南大学出版社,2004:40-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