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预览

女性主义视角下《围城》的主题意义探究

上传者:读书之乐 |  格式:doc  |  页数:8 |  大小:55KB

文档介绍
当时现实社会人们的生存状态和精神心理, 也可以在此基础上发人深省, 我们在表象上看到更深刻的内涵, 更能引起我们对中国封建传统文化思想中落后因素的反思。《围城》的主题蕴藏着多层含义,从女性主义角度看, 女性在“围城”中并没有得到应有的尊重和权利, 还只是男性的附属品, 家庭角色的象征。相对于女权主义, 作者可能更多表现的是男权意识。《围城》中揭露的丑的现实并不是什么“反封建”, 而更多的是对现实的一种批判, 钱钟书刻画的“围城环境”和“围城人生”其实是整个社会的缩影。它的主题意蕴深刻丰富,极具现实批判精神,从爱情、婚姻的小层面上升到世间万物这个大的命题,揭示了人生就是一个无尽期, 无休止的追求、奋斗的过程, 始终处于“围城”状态, 并暗示了中国在文化层面上对异己文化的排斥,也是一座古老而根深蒂固的“围城”。综上所述,“围城”这一主题无论是对当时还是现在,影响都是深远的, 既反映了一个时代背景下一群人的生活状态, 又展现了在那个时代下女性意识的觉醒。正如全文最后一句话:“这个时间落伍的计时机无意中包涵对人生的讽刺和感伤,深于一切语言、一切啼笑。”这种冷峻的客观的对现实的批判都反映了世事的苍凉与变迁, 值得我们现代人去反思和借鉴。参考文献[1] 郑丹丹. 女性主义研究方法解析[M]. 北京: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01. [2] [美] 詹尼特? 克莱妮. 女权主义哲学[M]. 北京: 东方出版社, 2006. [3] 钱钟书. 围城[M]. 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 2003. [4] 李健吾. 重读《围城》[J]. 文艺报, 1981. [5] 周锦. 《围城》研究[M]. 台北:成文出版社, 1980. [6] 高月娟. 谈《围城》的主题意蕴[J]. 唐山师范学院学报, 1996. [7] [法] 帕格森. 论笑――滑稽的意义[M]. 北京:中国戏剧出版社, 1980.

收藏

分享

举报
下载此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