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预览

在历史与社会教学中渗透环保意识的思考与实践

上传者:qnrdwb |  格式:docx  |  页数:9 |  大小:20KB

文档介绍
查,既巩固了学生的环保方面的知识,增强了同学们的环保意识,又陶冶了学生的道德情操,增强了学生的社会责任感。结束语环境教育的目的是为了保护和改善环境的需要。它通过向学生提供有关生态学、环境学、伦理学方面的知识、价值观和相应的技能的机会,鼓励学生以不同的观点和角度来考察、解释环境,理解环境是由物理、生物、社会和文化各方面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提高学生的环境意识和保护环境的自觉性;鼓励学生采取积极的态度探讨环境问题,发现环境问题,参与解决环境问题,并意识到自己对保护环境所应负的责任,能就环境保护做出有见识、合理和实际可行的决定,同时身体力行,共同致力于缔造一个能安居乐业、可持续发展的环境。通过《历史与社会》课堂教学的实践,同学们提高了对周边环境的关注程度,更注意自己的行为,原来乱扔垃圾的现象基本绝迹,学校的值周工作做得更到位,受到了学校领导的一致好评。学生能从生态角度审视环境,在学到书本知识的同时,学生的生态文明意识在潜移默化中得到培养,环保意识不断增强,为今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基础。在当今人类生存的环境日益恶化的形势下,中学历史与社会教师应充分挖掘教材中的环保内容,在吸取先人在处理人与自然关系问题上的经验和教训的基础上,提高学生对国家、民族以及整个人类社会的生存和发展的忧患意识,增强学生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以及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十分重要和必要。尽管本人的一些实践有些肤浅,但学生各种保护环境的具体行动,让我感到很欣慰,可持续发展的环保理念已播种在孩子们的心中,相信我们祖国的明天会更加美好。 参考文献:[1]《全日制义务教育历史与社会课程标准》(二)实验稿2005年[2]崔建霞《在新课程理念下环境教育的实践思考》《环境导报》2006年第14期[3]高瑛《谈中学历史教学中环境教育的渗透》《教学月刊》2008年第2期[4]肖红宇《初级中学环境教育的教学方法教学方法研究》2007年

收藏

分享

举报
下载此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