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预览

对比分析汉语国际教育中汉英语法的主谓宾差异-汉语国际教育专业毕业论文

上传者:hnxzy51 |  格式:docx  |  页数:46 |  大小:130KB

文档介绍
生汉语语法,用两种语法的相同点来帮助他们理解和记忆,再重点辨析两种语言语法当中的不同点,教学结果颇丰,学生纷纷感到收获颇深。这些让我更加有兴趣研究本领域,以促进实际的汉语国际教育。在本篇论文当中,我还对在实际汉语国际教育的语法教学中收集到的英美留学生学习汉语出现的有关主语、谓语、宾语的语法偏误进行了分析和总结,这些都将成为日后汉语国际教育实践的参考资料,真正的为这个专业的研究贡献一份力量。Р1.2 研究方法介绍——对比分析法Р对比语言学的前身是对比分析假说由美国语言学家罗伯特拉多博士(Dr, Robert Lado)于 1957 年提出。此假说认为第二语言的获得是通过刺激、反应、强化而形成习惯的结果。然而这与第一语言习得的过程是不一样的:学习者在学习第二语言时,会借助母语的一些规则,但是学习者所选取的规则和相同处并不一定针对会二语习得有帮助,一旦出现了负面影响就产生了母语的负迁移问题。而且他认为对比出来的不同点,是学生掌握的难点,相同的或类似的地方则比较容易掌握。因此他主张对第一语言和目的语进行语音、语法等方面的共时的对比,从而确定两者的相同点和不同点,预测学生有可能出现的错误。Р上文提到的迁移是指在外语学习中,由于学习者的母语语言行为习惯已经根深蒂固,因此在外语学习过程中,目的语语言行为习惯的形成会不自觉地受母语语言行为习惯地影响。就此类型来说,“迁移”分为:负迁移(又称干扰)、正迁移和零迁移(即由于语言差异过大或造成目的语学习完全不受母语影响地情况。)对比分析假说指出负迁移主要产生于语言之间不同的地方,而且负迁移会造成语言习得的困难,阻碍第二外语的学习;正迁移产生于语言之间对称相同的地方,它帮助促进第二语言的习得。按照这一假说,在第二语言教学中通过对两种语言的对比分析我们就可以预测第二语言习得的重点和难点,然后“对症下药”,克服第一语言的干扰。这在语言教学的教材编写和课

收藏

分享

举报
下载此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