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预览

文本细读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运用探究——以古诗词教学为例

上传者:业精于勤 |  格式:docx  |  页数:29 |  大小:75KB

文档介绍
习中的主动性、积极性,让学生学会主动学习,养成学习的好习惯。新课程语境下,文本细读的操作主要是在教学中实现的,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整个学习过程中认识和实践的行为主体,因而承担着学习的主要职责,所以文本细读的主体也该是学生。所以让学生掌握文本细读的方法,亲近文本,触摸文本的温度,领悟情感,从而获得对文本的主动建构,才能使文本细读得到充分而有效的实证。Р二、文本细读的对象是语文教材相比于新批评理论下的文本细读,新课程语境下的文本细读范围相对要狭Р窄,文本对象是特指当前被选编进语文教材中的课文以及其他引导性或说明性的文字材料,简而言之就是语文教材。“所谓语文教材,是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 承载语文学科教学内容的主要信息媒介,是课程标准的进一步展开和具体化,是知识授受活动的载体,是师生进行教学的主要依据。”[2]所以在进行文本细读时, 教师切忌从只言片语上去肢解文本,而是要从整体上把握文本,并从文本的“此情此景”中去发现文本。文本“此情此景”所表现的价值与日常人们所形成的固定价值观点是有区别的。因此,文本细读要找到文本价值的内核,而不是从文本外寻觅文本价值的表象。正如不能把文本中所有的敌人都理解为是残暴的、不能将所有的狐狸都视作是狡猾的一样,要追寻文本在此情此境中独特的形象,这样才能准确把握文本的精神。Р三、文本细读的引导者是教师在新课程语境下,学生的文本细读不是漫无目的、随心所欲的,而是在教师Р的引导下浸润文本中,师生共同追求准确解读,获得别样的体悟与情感。文本对师生来说是亲切的、温润的,是有情感的、有温度的。教师深入钻研教材,让文本从内容到情感、到表达方式都与自己的血脉融为一体,对教学的目标、重点、Р[1]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4Р[2] 阮美好.语文教师的文本解读[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14:20

收藏

分享

举报
下载此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