潜能,是一个语文教师文学素养、审美素养、创新意识、文化品位以及逻辑思辨能力等综合素质的集中体现。"@其强调的是“一种原创性的解读,要求教师在接触文本之前,不接受任何成见,摒弃任何先入为主的观点,直接拥抱作品,调动自己的知识积累和生活积累,对话作者、作品和编辑,生成真实的阅读体验,能够整体把握文本,较为全面而深刻地鉴赏评价文本。”固第二节文本解读的理论基础文本解读的理论研究不仅在国内有,在西方文论史上也是不容忽视的。中西方的文本解读的理论研究,具有代表性的观点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文本解读提供了理论和方法论基础。一、国内文本解读理论基础(一)文本层次理论文本结构作为完整、系统的审美组织结构,具有多层次性。中国最古老的文献之一《周易·系辞》在探讨哲学思想的表达问题时,就提出“言、象、意’’三个要素,这不仅可用于哲学范畴,更是作为文学范畴中的表达手法而为后人所熟知。然而,最终把“象"的概念明确放在“言”、“意”之间,并对三者的关系进行了详细的论述和说明的则是我国著名的经学家王弼。王弼在《周易略例·明象》中说: “夫象者,出意者也。言者,明象者也。尽意莫若象、尽象莫若言。言生于象,故可寻言以观象;象生于意,故可寻象以观意。故言者所以明象,得象而忘言;象者所以存意, 得意而忘象。”⑤“意以象尽,象以言著”@这里王弼所说的“象”是指一种客观物象或①李行健:《现代汉语规范词典》,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语文出版社2010年,第2150页。圆蒋成璃:《解读学导论》,上海文艺出版社1998年,第9页。@庄照岗:《论语文教师文本解读能力的提高》,东北师范大学2011年,第7页。④具春林,王树瑛:《语文教师独立阅读能力匮乏的问题及对策》, 《教学与管理》,2010年第5期。@余三定: 《文学概论》,南京大学出版社2004年,第248页。@余三定: 《文学概论》,南京大学出版社2004年,第24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