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预览

浅析小学数学课堂练习设计的有效性策略

上传者:相惜 |  格式:docx  |  页数:6 |  大小:22KB

文档介绍
效地把握课堂效率。教师在人格魅力上影响着学生,也用数学的魅力吸引着学生,让他们感受到数学问题就存在于我们的身边。Р学生能否成为课堂的主体,在于教师的课堂设计,让学生通过多种形式主动参与到课堂教学中,自主地探索和发现。练习主要的服务对象是学生,主体化能否体现在练习中,教师起关键作用。Р五、练习设计具有开放性Р每个学生由于知识水平不同,社会经历不同,对同一问题的理解和把握也各不相同,基于这一认识,新课程标准特别强调人人学有用的数学,不同的人学习不同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这就要求教师在设计练习时,从练习内容的选取到练习形式的呈现都可能让学生留有充分的思考余地。传统的练习设计有一个共同的特点,条件确定,答案唯一,这样的练习有很大的缺陷,阻碍了学生个性的发展,时间一久往往造成学生思维的定势,对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显然不利。因此,我们在教学时,应设计一些开放性的练习,给学生提供较为广阔的创造时空,激发求异思维。Р Р如,习题:一个长方体木箱放在地上,长1.5米,宽0.8米,高0.6米,求它的占地面积。因为这道题未交代木箱是怎样摆放的,所以占地面积可以是1.5×0.8=1.2(平方米),可以是1.5×0.6=0.9(平方米),也可以是0.8×0.6=0.48(平方米)。Р此类的课堂练习,能让学生经历不同的思考方式、不同的解题方法和不同的计算结果,能在不同程度上使学生的学习智能得到充分的展示,学习潜能得到充分的挖掘,创新意识得到充分的唤醒,学习需求得到充分的满足。Р总而言之,课堂练习是全面完成数学教学任务所必不可少的重要手段。我们应充分发挥课堂练习的作用,精心设计练习,运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创设富有变化的练习情境,使学生学而不厌,做而不烦,做到难易适中,体现针对性、层次性、实践性、多样性、开放性等特点,发展学生的思维,使知识系统化,达到提高练习课堂教学效率的目标。

收藏

分享

举报
下载此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