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预览

高中历史 注重新旧教材的更新和衔接,增强学生应试能力教学反思

上传者:业精于勤 |  格式:doc  |  页数:2 |  大小:70KB

文档介绍
解。教师虽然也在教学方法上作了一些探索和改进,但由于教材编写的框架和体系模式没有完全突破,所以,不可能从根本上改变教师主动和学生被动的教与学的模式。新课标和新教材的编写,突出的特征是专题性和综合性很强,这对教师的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对教材作相应的取舍,如何在规定的时间完成教学目标和任务,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拓展学生思维空间,增强学生学习能力,是我们每一个中学历史教师面临的困惑和难题。新课标和新教材要求学生学会独立思考,学会合作学习、探究学习,学会同他人,尤其是具有不同见解的人合作和交流。因此,我们在教学中,要积极探索新的教学方法和理念,充分利用新旧教材的更新和衔接,努力做到引导学生有兴趣、有意识的主动去探索学习,在这一过程中,特别要注重弥补学生在知识方面的不足,解决学生知识上的缺陷,为探索性学习提供基础和条件,增强学生学习能力。如对王安石变法的评价,旧教材评价单一,思维固定,但新教材却提出开放性问题促使学生去思考。第一:对王安石推行的富国政策怎么看?“富国”与“富民”是否相同?第二,青苗法是变法中引起争议最大的一项法令,有人认为此法类似于今天的银行贷款,打击了当时普遍存在的高利贷行为,对人民有利;也有人认为,这是国家向人民敲诈,纯粹是为了增加政府的财政收入。谈谈自己的看法。就史学研究的角度看,对变法的评价,新中国经历了两个阶段:改革前,有史学家从抑制兼并出发,全面肯定王安石变法;改革后,有史学家从聚敛为由,否定王安石变法。这两种观点的对立,除了学术上的分歧之外,更多地反映了时代差异所带来的史学研究价值取向的变迁。即前者代表了计划经济时代的富国主张;后者则体现了改革开放以后的富民思想。我们在教学中,有意识的注重新旧教材的更新和衔接,对于我们提高历史教学质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拓展学生思维和增强学生学习能力都有较好的作用,也是我们在新课标体系下,改进教学方法的一种有效探索。

收藏

分享

举报
下载此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