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XI中学数学建模教学应该以学生为教学的主体根据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知识的建构只能在学生的经验基础上,通过学生自己的学习思维活动完成。教师不能代替学生学习,而应该让学生真正参与到数学建模思维活动中来。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避免通过讲授的方式直接得出数学知识和规律,而应该鼓励学生多观察、多问、多思考,通过动手建模和交流讨论,最终自己得出结论。教师只是学生探究学习过程中的引导者和激励者,为学生树立坚韧不拔、不畏艰难、勇于创新思维的习惯和个性创造条件。3.2中学数学建模教学应考虑到学生实际能力高中阶段,学生普遍对数学建模问题的学习感到困难。在考试中,数学应用题也是学生容易失分的题型。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在进行数学建模教学时,应该充分考虑学生的接受能力。部分教师在教学中过于追求对思维能力的培养,提出的数学建模问题过难,挫伤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导致学生对建模问题产生畏惧心理。所以,我们在教学中应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设置分层学习目标。对于数学能力较差的学生,重点是培养建模的思想,只要求完成较低难度的问题。对于数学能力较强的学生,重点是培养独立思考的能力,鼓励他们提出和解决新的问题。通过分层设置目标和教学,达到使全体学生都得到发展的目的。3.3中学数学建模教学应以培养学生数学思维方法为重心中学数学教学中开展数学建模教学,最重要的目的是培养学生掌握数学的思维方法。教师在教学中,应该积极渗透函数、方程、数形结合、类比与转化等各种数学思想。通过不同类型的数学建模问题,让学生体验不同数学方法在应用过程的思维模式和特点,从而加深他们对各种数学思维方法的理解,从更高层次提升学生的数学素养。【参考文献】1教育部.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SL20032马芳华.高.中数学建模教学行动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063陈远才.商中数学教学中建模思想运用初探[J].新课程学习.201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