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破那种单一、枯燥的题海型的作业模式,重新构建一种知识与能力,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的作业模式,设置自主性、实践性、开放性、人文性的作业,让学生融入学校、家庭、社会,从封闭的数学学习中解放出来,实现数学学科的课内外联系,与其它学科间融合,全面提高数学素养和实践能力。如设计观察作业、调查作业、实验操作、课题探究作业。让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与生活实践结合,既巩固了数学知识又增强了用数学的能力,真正成为学习的主动者。作业的延展针对学习能力强的学生,还可设计节假日自主作业、自行总结、自找习题、自编试题等。四、作业布置时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1.注意作业的难度。作业难度要分层,体现从简单到复杂的过程。一难度过大,学生会感到无从下手,做不出来,从而很容易挫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二作业过于简单,又降低了学习的要求,浪费学生的时间和精力,达不到预期的训练目的,不能发挥巩固新知,复习旧知的作用。 2.注意作业的量。学生的学习科目很多,每科目都有作业,如果每科目的作业量都很大的话,学生会有一种压迫感,学生花的时间过多,就很容易疲劳,作业的质量就得不到保证,还会出现厌恶做作业从而厌恶这门学科的情况发生。作业的时间应该控制在一小时以内。 3.注意作业反馈的及时性。作业反馈能使师生双方及时了解教学情况和学习情况,及时调整教学进度和学习方式方法,将学生主体参与活动纳入有序的轨道上来,有助于提高学生对的学习效率。如果不及时反馈,学生就不知道作业完成的情况如何,特别是作业中存在的问题就不能得到及时的纠正。教学过程中,作业的布置应该符合新课程理念的要求,把数学学科的特点结合到作业的布置中去,既要达到训练的效果,又要不成为学生学习、老师教学中的一个负担,让学生爱做,教师愿布、乐改。使学生了解完成作业不是一个任务,而是一次次成功的享受,并能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提升自己的数学学科的学习能力,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提供一个有效的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