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极向上的竞争意识,不但提高了学生的思辨能力,活跃了他们的思维,而且巩固深化了对所学历史知识的理解掌握。我们课本中有许多问题都可用到辩论法,像“鸦片战争能否避免?落后就要挨打吗?西方列强入侵给中国带来了什么?我们要不要重建圆明园遗址?”等,这些问题都是发散性的,答案也是多方面的,在课堂上引导学生辩论,大胆将自己的想法提出来,认识会更深刻,思路会更开阔。四相信尊重学生,体验成功喜悦学生在课堂学习中难免会有差错、失误,尤其是那些学习困难的学生。只有让这一部分课堂上的弱势群体动起来,才能使课堂真真实实地活起来。如何有效提高弱势群体的学习积极性呢?这就需要教师在设计问题时要面向全体学生,使所有的学生都能开动思维;或是让那些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回答一些很浅显的、在书本上很容易找到答案的问题。也可能有时侯这些学生的回答会与教师的答案相差甚远,这时你一方面应鼓励他说出其理由,另一方面应充分肯定他的回答中哪怕是细微的正确之处。然后给他作出一些激励性的评价。例如:“这个问题你说得很好,证明你是个爱动脑筋的学生,只要努力,你完全能学得好!”“你的看法很独特!”“你的分析很有道理!”诸如此类的评价,一是有利于在教师和学生之间营造出一种宽松、民主、活跃的氛围,在师生的积极问答中加强互信、互动。二是能让学生在心理上感受到自己被承认和被尊重,尝到回答问题的甜头。这样才能使这一部分课堂上的弱势群体也积极、大胆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才能使各级各类学生都能获得成功的体验。理想的历史课就像是一杯醇香的美酒,一首动听的歌曲,一幅精美的油画,能够将人带入艺术的境地,它也像快乐的轻喜剧,让学生在快乐中学到知识,在开心中受到教育,这便是历史课的最高境界。作为从事历史教育的一线教师,我们一定要向着这个境界,在新课改理念的指引下,运用新思想、新认识、新做法去耕耘、去发挥、去创造,让新课改下的历史课呈现出新气象、新风尚、新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