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预览

浅谈新课改理念下的教学管理

上传者:随心@流浪 |  格式:doc  |  页数:5 |  大小:30KB

文档介绍
教学的设计有没有独创。学生的作业布置和批改不只是看数量,是否合适,而更重要的是看设计是否新颖,评判是否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等等。二、对学生学的管理学校教育的最终目的,是为国家培养一大批有理想、守纪律、有道德、有知识、有创造精神的合格人才。基于新课改理念下的学生学的管理应体现主体性、多样性和发展性。主体性即我们对学生学的管理场应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尊重学生的主体人格,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在具体的技术操作上,如分班,现在可以说都是由学校“统分”,而且是一分定终身,学生没有选择的权利。那么,我们是否可以让学生自由的选择上课呢?或者在分好的行政班不变的基础上,学生可以走读上课?另外如班干的管理、课堂教学的管理都应该制定出相应的旨在突出其主体性的管理措施。多样性主要是指学校对学生的评价应体现多样性的特点。这是由学生本身存在多样性所决定的。因此,我们的评价方法、评价标准都应该体现所针对不同学生的多样性,应尽可能地给学生以“成材的路不只一”这样的导向,并最终造就多样的人才。如期末的优秀学生评选,我们可以改变以往几个好学生占据领奖台的现象,把重点放在对“进步学生”、“特长学生”、“乐于助人学生”的评选上,让孩子们能真正地感受到新课改提倡的东西真的在自己身边。所谓发展性即就是学校的管理应体现对学生的未来的发展着想,并不局限于眼前。给每个学生建立“成长档案”,着重于过程,对事不对人,并尽最大可能地为学生创造多样的发展空间。学校应结合自身师资特点,为学生们提供形形色色的特色化课外活动,鼓励孩子们发展特长,带领他们走进丰富多彩的大自然,让孩子们在感受的同时发展自己的爱好,培养自己的乐趣,使他们不再被拘束在小小的语文数学的牢笼之内,开阔他们的视野,为他们将来的发展发挥一定的积极作用。总之,新课程改革,呼唤新的教学管理,而只有建立起相应的科学的、符合新课改精神的教学管理制度,才能保证新课程改革顺利进行。

收藏

分享

举报
下载此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