Р 语文教学的动态特征是学生的主动参与、主观能动性的发挥。苏联教育家玛卡连柯说:“一旦触动学生的情绪和意志领域及学生的精神需要,教育就能发挥最大的作用”。教师要充分创设条件,刺激学生用眼看、动脑读、动笔写的能力。强化学生读写、听说的过程,读与写、听与说的训练可以相互结合。从学生的阶段认知水平和接受能力出发,精心设计、选择导学方法与课堂结构,创设有利于学生学习的课堂氛围。如:讲《祝福》总结课时,我先提出了“哪些人对祥林嫂的死应该负些责任”的问题。有人说:“婆婆如不把她卖入深山,祥林嫂可继续在鲁镇打短工,婆婆应有责任”。有人说大伯,有人说柳妈。在此我急忙把问题向纵深方向引导一步,问:“鲁四老爷呢”?同学回答:鲁四老爷是榨取祥林嫂血汗的地主阶级代表人物,在祥林嫂百无聊赖之时,他又把祥林嫂一脚踢出门外;而且在精神上多次摧残祥林嫂,是杀死祥林嫂的刽子手。问题回答得顺利,但这些认识零散,未上升到理论高度。因此,我抓住这一时机,又说:“大家回答得很好。可是鲁四老爷凭什么权利把祥林嫂推向死地的呢”?同学们稍加思考,便解决了这个问题。笔者认为语文教师要满足学生的欲望,要善于引导学生,既能把学生带入到知识海洋之中学游泳,又能让他们跳出迷津,顺利抵达彼岸。一代宗师叶圣陶先生说:“教师之为教,不在全盘授予,而在相机诱导”。Р Р 总之,在语文教学改革中,教师要转变教育观念、教学模式、教学思维,构建良好的师生关系,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构建良好的师生关系。教师的作用要体现在一个“导”字上,即教师要做到导学、导问、导思、导法、导行,做学生学习的策划者、组织者,做一个出色的导演。素质教育要求语文课堂面貌要改,努力运用多种艺术手段创设生动、活泼、引人入胜的课堂教学情境,追求科学性与艺术性、知识性与趣味性、情意性与审美性的统一,形成自然、和谐、扎实、灵活的课堂教学风格,这也是现代素质教育对语文教学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