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预览

高一学生数学学习分析及对策-

上传者:读书之乐 |  格式:doc  |  页数:6 |  大小:47KB

文档介绍
的授课特点。开学初,要通过摸底测验和开学生座谈会,了解学生掌握知识的程度和学生的学习习惯。在摸清三个底(初中知识体系,初中教师授课特点,学生状况)的前提下,根据高一教材和大纲,制订出相当的教学计划,确定应采取的教学方法,做到有的放矢,放慢进度,降低难度,注意教学内容和方法的衔接。根据实践,新高一第一章集合和第二章函数教学时课时数要增加,以加强基本概念、基础知识的教学。教学时注意形象、直观,经可能联系实际。如讲映射时可举“一张电影片对应一个座位”,“同学入学报到时一位同学对应一个学号”等直观例子,为引入映射概念创造阶梯。由于新高一学生缺乏严格的论证能力,所以证明函数单调性时可进行系列训练,开始时可搞模仿性的证明。也要增加学生到黑板上演练的次数,从而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章节考试难度不能大。针对学生基础参差不齐,在教学中应采用分类指导;对基础水平偏低的学生,由于成绩长期偏低的地位,容易对自身丧失信心,应对他们因材施教,作业个别要求,对他们进行个别辅导,使之克服学习障碍,发生根本性的变化。通过上述方法,降低教材难度,提高学生的可接受性,增强学生学习信心,可让学生逐步适应高中数学的正常教学。总之,高一数学教学应立足于课本,分层面向全体学生,提高自身素质的同时结合实际因材施教,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和自信心。重点问题重点讲,常考问题反复练,合理利用单元板块分层教学,对学生根据基础分层要求,从培养学生的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基本方法出发,由平时分层指导学生完成,教学中数学思想的感悟,突出创新思维的培养和训练,提高学生创新意识和能力。参考文献: [1]郑毓信.改革热潮中的冷思考.中学数学教学参考,2002,(9). [2]陈辉志,大才疏.新教材中的问题情景传设.湖南教育,2003,(6). [3]桂文通.教学过程就是一个关注的过程.中学数学,2002,(12). [4]王振宏.学习动机理论.

收藏

分享

举报
下载此文档